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難周遍。於是過不自料,減三之二,名曰《大學衍義節 略》。庶幾用功不為甚勞,而得效當更甚速。陛下春秋 方富,有二帝三王之聖性,當傳二帝三王之道統。若 此書者,道統所寓,所謂聞而知之,與夫得不傳之學 於遺經者,正在於此。臣老病侵尋,恭遇陛下龍飛嗣 位之初,既叨乞骸之留,復濫遷官之寵。顧茲朽腐,兩 被殊恩,晝思夜維,無所報稱,敢辭筆墨之勤,願效涓 埃之補。竊以《大學》條目有八,而致知、誠意者為當務 之急,朱熹平生精力,盡在《大學》,重此二者,名為兩關, 臣知陛下用功之有素。伏望聖不自聖,天筵講席,留 神聽覽,于焉益致其知;邃殿深宮,注意存省,于焉益 誠其意,則心之正者愈正,身之修者愈修,而帝王之 道統於是乎復傳。由是家齊國治、天下平,而帝王之 治化於是乎復睹。若然,則書雖輯成於前代,而實有 徵於今日。臣雖假手於德秀,而獲納忠於聖明,固愚 臣之幸,亦世道之幸也。臣干瀆宸嚴,無任戰慄願望 之至。謹以《大學衍義》節略并表一通,連書「投進。為此 具本,專差辦事官閔金齎捧。謹具奏聞,伏候敕旨。」右 謹奏聞。嘉靖元年五月二十日南京禮部尚書臣楊 廉表。

嘉靖六年定講《大學衍義》儀。

按《明會典》:「嘉靖初,命儒臣講《大學衍義》。」 又云「講《大 學衍義儀》。嘉靖六年定,每月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 十三、二十八日,用經筵日講官二員進講,內閣學士 一員傳班。」

嘉靖二十九年林希元上《大學經傳》定本于朝 按《明外史儒林陳琛傳》。「琛同郡林希元,嘉靖二十九 年上所改《大學經傳》定本于朝。」

穆宗隆慶三年殷士儋請進講大學衍義

按《明外史高拱傳》:「殷士儋,嘉靖年進士,隆慶三年,進 太子太保。時寒暑皆罷講,士儋請如故事,四時毋輟, 并進講祖訓及《大學衍義》《貞觀政要》。帝嘉納之。」

神宗萬曆六年定諸王讀大學儀

按《明會典》「諸王讀書儀。萬曆六年詳定,一王每日所 讀書:《大學》一本,書經一本,授書務要字樣真正,講書 直說,大義務要通曉。先一日進講章,三日一溫書,就 溫講,仍進講章。」

萬曆十 年,高攀龍抗疏駁《大學》初義。

按《明外史高攀龍傳》:「少讀書,輒有志程朱之學。舉萬 曆十七年進士,授行人。四川僉事張世則進所著《大 學初義》,其說一遵古本,詆程朱章句之誤,請頒天下。 攀龍憤,抗疏力駁其謬,書遂不行。」

萬曆  年,張居正進講官儀注,每日講讀《大學》。 按《春明夢餘錄》:「張居正進日講官儀注,每日講讀《大 學》《尚書》,先讀《大學》十遍,次讀《尚書》十遍,講官各隨即 進講。」

熹宗天啟四年四月唐大章奏請以大學衍義補日日進講

按唐大章奏疏,「南京國子監祭酒臣唐大章謹奏,為 懋修聖學,登閎聖治,酌古訓以濟時艱,維民風而靖 外患,以永保治安事:臣一介豎儒,蒙皇祖拔置詞林, 隨沐三朝優養,歷官史館宮坊,虛糜一十八年。天啟 三年十二月內,欽蒙聖恩,陞授今職。今於天啟四年 四月十七日竭蹶到任,於本衙門恭設香案,叩頭謝」 恩受事。臣惟太祖高皇帝定鼎金陵,首建太學;伏讀 御製《大誥》諸書,凡作人造士章程,皆聖謨睿慮,可法 可傳,聖子神孫,纂承勿替。至於今而祖烈於昭、人文 代起,實太祖始基之也。顧士習世風,漸不逮古;臣大 懼上違祖制、下曠官箴,負皇上委任至意。兢兢夙夜, 率分教諸臣矢志修復成憲,日提撕諸生而磨礱之, 自恩選廩增附以至俊秀援例列宮牆者,眾以千計, 亦皆駸駸嚮風,漸就規矩矣。然臣所職者,《大學》也。古 者十五而入大學,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其道以明德、親民,止至善,提三綱,以格致、誠、正、修、齊、 治、平,分八條目。自天子至於庶人,皆同此學。而天子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於此學最為喫緊。稍就中 得力,便可朝施而暮及於天下,其效尤甚速而至大, 故明君必以務學為急也。」臣於是書,童而習之矣。然 拘局於訓詁,牽制於文辭,時外望藩籬而咀其糟粕 耳。既得諸儒所更互衍繹、羽翼聖經者,熟讀詳味,始 知此學之關於政治,如登九層之臺而無不見,如遊 四闢「之途而無不通,如入五都之市而無不有。」竊嘗 執此學以印證今之時勢,覺捄時鍼砭無良於此者。 敬以管窺蠡測之一得恭陳於君父之前,皇上試垂 聽焉。宋真德秀有言:「為人君者而不知《大學》,無以清 出治之源;為人臣者而不知《大學》,無以盡正君之法。」 乃取聖經二百五言,衍為四十三卷,《八目》中有格物 致知之要,有誠意正心之要,有修身齊家之要。書名 《大學衍義》,而治平天下之要闕焉。我朝成化間,國子 監掌監事禮部右侍郎丘濬,復取真氏書而增補之, 名曰《大學衍義補》。蓋補所闕治平之要也。其目凡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