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治之序、為學之本,洞然於胸次矣。臣不佞竊思所 以羽翼是書者,故剟取《經》文二百有五字載於是篇, 而先之以《堯典》《皋謨》《伊訓》與《思齊》之《詩》《家人》之卦者, 見前聖之規模不異乎此也。繼之以子思、孟子、荀況、 董仲舒、揚雄、周敦頤「之說者,見後賢之議論不能外 乎此也。堯、舜、禹、湯、文、武之學,純乎此者也。商高宗、周 成王之學,庶幾乎此者也。漢、唐賢君之所謂學,已不 能無悖乎此矣。而漢孝元以下數君之學,或以技藝, 或以文辭,則甚謬乎此者也。上下數千載間,治亂存 亡,皆繇是出,臣故斷然以為君天下之律令格例也。」 雖然,人君之學,必知其要,然後有以為用力之地。蓋 明道術,辨人材,審治體,察民情者,人君格物致知之 要也;崇敬畏,戒逸欲者,誠意正心之要也;謹言行,正 威儀者,修身之要也;重妃匹,嚴內治,定國本,教戚屬 者,齊家之要也。四者之道得,則治國平天下在其中 矣。每條之中,首以聖賢之明訓,參以前古之事蹟,得 失之鑑,炳然可觀。昔者入侍邇英,蓋嘗有志乎是。比 年以來,屏居無事,迺得繙閱經傳,彙而緝之。畎畝微 忠,朝思暮繹,所得惟此,祕之巾笥,以俟時而獻焉。其 書之指,皆本《大學》。前列二者之綱,後分四者之目,所 以推衍《大學》之義也。故題之曰《大學衍義》云。臣德秀 謹序。

黎立武大學本旨一卷

按立武自序大學一書學者皆以先儒更定錯簡為據本旨之述則依本文次序講尋厥旨將以備考訂也

徐氏大學解義一卷闕名

按謝枋得序大學解義一篇臨川老儒徐公著述也朱文公平生精神志願悉在四書後進剽竊緒餘高可以取卿相下亦投合有司而掇巍科天下家藏其

書,人遵其道,與《六經》《論語》《孝經》《孟子》並行。惜乎知之 者尚未至,行之者尚未力,《四書》何負人?人負《四書》亦 多矣。是編初意,豈欲發朱文公言意所未盡者耶?抑 尊信文公之學,誠求實踐,自不能已於言者耶?厥子 以示某。某覽盡卷,不能贊一辭,所望於徐公之子者, 惟於「力行」二字加意焉。俾人知朱文公之學,不徒議 論,要見樸實,則《此編》亦為世所尚矣。

戴景魏大學要義一卷與中庸合刻共二卷

按黃震序二書發明先儒未及處極多真是有功後學智仁勇三節經旨本自分曉文公獨以三近者勇之次正未曉何謂執事與之條列部析卻一一與經

文,正合「君子誠之為貴」,「誠之」正是用功處,前輩止以 「之」字作助語,執事改其說而以《孟子》「思誠」為證。至如 「既廩」之如字,「親新」之通用,「素隱」之作索,本,因古字之 從宜,此雖字學中來,亦皆足為前輩之拾遺。其他大 義不暇遍舉。惟以蒲盧為蜾蠃,雖本《爾雅》,然蜾蠃蟲 類,恐於地道敏樹不相應。以「周公追王二祖」為改葬, 雖以下文「葬祭」為證,然二祖之葬既久,恐改葬亦是 重事。如謂葬時以諸侯之禮,則改時以天子之禮。若 棺外之物為可改也,棺內切身之冠冕,亦可褫之,而 易七章為九章乎?切身者不可改,改,外物孰重輕?況 下文明言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則葬 禮合因在日之舊,祭方用今日之新。二祖之生為諸 侯葬以諸侯為已合禮,周公祭以天子之禮足矣,正 亦不必改葬也。

程時登大學本末圖說一卷

按時登自序大學曰物有本末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以是攷之堯舜之所以帝禹湯文武之所以王漢唐之所以僅治而旋亂秦隋之所以大亂而遂亡者

效,蓋可見也。宋受天命,以道治天下,於是河南二程 子出,始取是書而推明之。崇正數劄,叔子豈徒托之 空言哉?自是厥後,朱子有《章句》,西山有《衍義》,雖至治 之澤未溥,而大道之要已明矣。歷代指掌,舊嘗有圖, 顧《綱目》有圖,義例多舛,因復為此以備觀覽,名曰《大 學本末圖》。起春秋迄五季,凡若干年,君德之修否,治 體之醇疵,國祚之短長,世道之否泰,井然《易》見。「歲月 舉而天時明,正閏分而君道立,災異紀而人事驗,君 子小人內外之位定,而盜賊僭亂消長之勢分。唐、虞、 三代之君,其本正而末隨之,故修身而下四者之目 詳;天下國家,事既簡而治亦隆。漢、唐以來之君,不反 其本而求其末,故修身以下四者之」目,略天下國家 事,徒煩而治愈寡。人知《大學》之道有時而不彰,而不 知《大學》之道無時而可易也。嗚呼!我之為是圖也,可 以感矣。事及帝王而圖始《春秋大學》,帝王心法、治法, 《春秋》之法外意也。歐陽子修《五代史》曰:「此亂世之書 也。吾用《春秋》之法,師其意,不襲其文,故述本紀以法 治而正君。」嗚呼!本之《大學》之道,繩之以《春秋》之法,後 之觀是圖者,其必有所感矣。

元許衡大學要略直說一卷

按陳普序心者際天極地而一者也易六十四卦喫緊言心者二坎之行有尚中孚吾與爾縻之喫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