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袁建曰:「《易》者,《易》也,不易也,變易也。謂一義而含三名則非,謂一名而含三義,何損于《易》哉。」

陳皋曰:乾為君、為父,坤為臣、為母。艮為子,為少陽。聖人設教,以尊為先,則順,故「《周易》先乾。」

薛溫其曰:「彖,累聖相傳之意,《大象》孔子獨出之事。」 李清臣曰:「《十翼》皆孔子之言乎?不得而知也,然有疑焉。《序卦》者,韓康伯雖已明非《易》之蘊,而未明其所以然也。《易》卦之序二二相從,今《序卦》之名蓋不協矣,有義之苟合者,有義之不合而強通者,是豈聖人之言耶?」

周子曰:「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蘊,因卦以發。」 卦不畫,聖人之精不可得而見;卦不因,聖人之蘊不可得而聞。《易》何止《五經》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奧乎!

邵子曰:「周以建子之月為正月,謂之天統。」 《易》曰:「《周易》以乾為首,乾者天也 。」 又曰:「上古聖人皆有《易》,但作用不同。今之《易》,文王之《易》也,故謂之《周易》。」 又曰:「《易》者,聖人長,君子消小人之具也。」

張子曰:「《易》乃是性與天道,其字日月為《易》,《易》之義包天道變化 。」 又曰:「《易》非止數 。」 又曰:「《繫辭》所以論《易》之道,既知《易》之道,則《易》象在其中,故觀《易》必由《繫辭 》。」 又曰:「《易》與君子謀,不與小人謀。」

程伯子曰:「《易》起于數,非也。有理而後有象,有象而後有數。《易》因象以明理,由象以知數,得其義則象數在其中矣。」

蘇軾曰:「《易》者,聖人所以盡人情之變,而非所以示神于卜筮也。」

龔原曰:上經始于《乾坤》,終于坎離,言天道也。故卦象以體為主,若《天行》《地勢》《水洊》《至明》《兩作》是也。下經始于《咸》《恆》,終于《既濟》《未濟》,言人道也。故卦象以用為主,若「《洊雷》兼山」 、「《隨風》麗澤」 是也。

劉安世曰:「今之學者,談象數則諱談義理,言義理則恥說象數,若象數可廢,則無《易》矣。若不說義理,又非通論 。」 又曰:「文王拘羑里而演六十四卦之辭,如『乾元亨、利貞』」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是也,非重六爻也。至爻辭恐周公所作,若爻辭是文王作,不應曰『王用享于西山』,又不應曰『箕子之明㝏也』。」 林之奇曰:「《易·序卦》雖有可疑,然其間自有深旨。」 陸佃曰:「伏羲用蓍占法,惟用七八,六十四卦皆不動。若乾止于乾,坤止于坤,不能變也。夏商因之,皆以七八為占,《連山》《歸藏》是已。後至文王,占法始用九六,蓋不如此,不足應天下之變也,今《易》是已。」 又曰:「《說文》云:『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周易》之義疑出于此,取其陰陽搆合而』」 名。一曰蜥易,日十二時變色,故曰《易》也。舊說蜥易嘔雹,蓋龍善變,蜥易善易,故乾以龍況爻,其書謂之《易》。「爻」 者,言乎其變也。象之義出于象,彖之義出于彖,易之義出于《易》,皆取諸物也。

朱震曰:「《連山》,神農氏之別號;《歸藏》,軒轅氏之別號,並是代號。」 《易》題周,以別餘代,猶《周書》《周禮》也。張行成曰:「《易》有四體,一用三,伏羲先天體也。《連山》天易,《歸藏》地《易》《周易》、人易用也。」

鄭東卿曰:《上經》起乾坤至坎離,三十卦。《下經》起《咸》《恆》至《既濟》《未濟》,三十四卦。《雜卦》無上下經之分,然自乾坤至《困》亦三十卦,自咸至《夬》亦三十四卦。鄭樵曰:「《連山》用三十六策,《歸藏》用四十五策,《周易》用四十九策。」

程迥曰:「《易》以道義配禍福,故為聖賢之書。陰陽家獨言禍福而不配以道義,故為技術 。」 又曰:「朱待制新仲嘗過迥曰:『《序卦》非聖人書。唐僧一行《易纂》引盂喜《序卦》曰:『陰陽養萬物,必訟而成之;君臣養萬民,亦訟而成之』。然則今《序卦》亦出于《經》師可知也 』。」 又曰:「『張芸叟疑《大觀》在上』之文,且言陸希聲深病爻辭之不類,輒」 欲去取歐陽公《童子問》,王景山《儒志》亦疑《易》文「聖人之道遠如天,固難知也」 ,謂「不類」 ,非也。

吳沆曰:「重卦之說,自古為疑,然以理推之,六十四卦或自古而有,而六十四卦之名則自文王始也。蓋卜筮之書隨世而變,其所起之法、所占之辭代有不同,其不得而異者惟六十四變以成易爾。文王以前《易》道止于卜筮,文王而後始用之修身、治人、為國,而《易》道始興于此,則謂之《易》興于中古可也。」

羅泌曰:「《易》者廬。」之名,守宮是已。身色無恆,日十二變,是則《易》者從其變也。彖者茅犀之名,豨神是已。犀形獨角,知禨知祥,是則彖者取于幾也。而《象》則直取其身形相象,遠近不變。「有成位膽應四時而已,是則《易》者象也,取諸物以為象,聖人之意見矣。」 又曰:「三《易》之書,其書一,其法異,其為卦皆六位,經卦皆八,而別卦皆六十四,書一也。《易》尚變,《連山》《歸藏》尚不變,法異也;變,老也,不變,少也。」《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