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1 (1700-1725).djvu/1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史大夫,以稱意任職,故久無有所匡諫於上,官屬易 之。居位九歲,以官卒。

高堂生

按《史記儒林伏生傳》:「諸學者多言《禮》,而魯高堂生最 本。禮固自孔子時,而其經不具,及至秦焚書,書散亡 益多,於今獨有《士禮》,高堂生能言之。」

按《漢書儒林徐生傳》:「漢興,魯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

徐生

按《史記儒林高堂生傳》:「魯徐生善為容。」孝文帝時,徐 生以容為禮官大夫,傳子至孫徐延、徐襄。襄其天資, 善為容,不能通《禮經》。延頗能,未善也。襄以容為漢禮 官大夫,至廣陵內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戶滿意、桓生 單次,皆常為漢禮官大夫,而瑕丘蕭奮以禮為淮陽 太守。是後能言禮為容者,由徐氏焉。

按《漢書儒林徐生傳》:「魯徐生善為頌。」蘇林曰:「《漢舊 儀》有二郎為此頌貌威儀事,有徐氏,徐氏後有張氏, 不知經,但能盤辟為禮容。天下郡國有容史,皆詣魯 學之。」師古曰頌讀與容同

田何 楊何

按《史記儒林伏生傳》:「自魯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 瞿傳《易》六世,至齊人田何,字子莊。而漢興。田何傳東 武人王同子仲,子仲傳菑川人楊何。何以《易》元光元 年徵,官至中大夫。齊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陽相。廣川 人孟但以《易》為太子門大夫。魯人周霸,莒人衡胡,臨 菑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於楊 何之家。

按《漢書儒林田何傳》:「自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 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醜 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裝。及 秦禁學《易》,為筮卜之書獨不禁,故傳受者不絕也。漢 興,田何以齊田徙杜陵,號杜田生,授東武王同子中、 雒陽周王孫丁寬、齊服生,皆著《易傳》數篇。同授淄川」 楊何,字叔元,元光中,徵為太中大夫。齊即墨成,至城 陽相。廣川孟但,為太子門大夫。魯周霸、莒衡胡,臨淄 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要言《易》者,本之田何。

董仲舒

按《史記儒林董仲舒傳》:「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 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 見其面。蓋三年董仲舒不觀於舍園,其精如此。進退 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今上即位,為江都相, 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 縱諸陰,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中廢」 為中大夫,居舍,著災異之記。是時,遼東高廟災,主父 偃疾之,取其書奏之天子。天子召諸生示其書,有刺 譏。董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為下愚,於是 下董仲舒吏當死,詔赦之。於是董仲舒竟不敢復言 災異。董仲舒為人廉直,是時方外攘四夷,公孫弘治 《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 以弘為從諛,弘疾之,乃言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膠 西王。」膠西王素聞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 久獲罪,疾免居家。至卒,終不治產業,以修學著書為 事。故漢興至於五世之間,惟董仲舒名為明於《春秋》, 其傳公羊氏也。

按《漢書董仲舒傳》:「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 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 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 士皆師尊之。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後百數, 而仲舒以賢良對策焉。制曰:『朕獲承至尊休德,傳之 亡窮,而施之罔極,任大而守重,是以夙夜不皇康寧, 永惟萬事之統,猶懼有闕,故廣延四方之豪儁,郡國 諸侯公選賢良修絜博習之士,欲聞大道之要,至論 之極。今子大夫裦然為舉首,朕甚嘉之。子大夫其精 心致思,朕垂聽而問焉』。」蓋聞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 樂,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當虞氏之樂,莫盛於《韶》,於 周莫盛於《勺》。聖主已沒,鐘鼓管絃之聲未衰,而大道 微缺。陵夷至虖,桀紂之行,王道大壞矣。夫五百年之 間,守文之君,當途之士,欲則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 者甚眾,然猶不能反,日以仆滅,至後王而後止。豈其 所持操或悖謬而失其統與?固天降命,不可復反,必 推之於大衰而後息與?烏虖!凡所為屑屑夙興夜寐, 務法上古者,又將無補與?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災異 之變,何緣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壽,或仁或鄙,習聞 其號,未燭厥理。伊欲風流而令行,刑輕而姦改,百姓 和樂,政事宣昭,何修何飾,而膏露降,百穀登,德潤四 海,澤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靈, 德澤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子大夫明先聖之業, 習俗「化之變,終始之序,講聞高誼之日久矣。其明以 諭朕,科別其條,勿猥勿并,取之於術,慎其所出,迺其 不正不直,不忠不極,枉於執事。書之不泄,興於朕躬, 毋悼後害。子大夫其盡心,靡有所隱。朕將親覽焉。」仲 舒對曰:「陛下發德音,下明詔,求天命與情性,皆非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