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1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十九卷目錄

 經學部彙考九

  經義考四書經

經籍典第三百十九卷

經學部彙考九

經義考四

書經

《三皇五帝之書》:佚 虞書存偽三皇書存

《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鄭康成曰:楚靈王所謂「《三墳》《五典》。」

賈逵曰:「《三墳》,三皇之書;《五典》,五帝之書。」

《孝經緯》曰:「三皇無文,有文字之後,仰錄三皇時事。」 劉熙曰:「三墳,墳,分也,論三才之分,天地人之治,其體有三也;五典,典,鎮也,制法所以鎮定上下,其等有五也,今皆亡,惟《堯典》存。」

葛洪曰:「隱士以《三墳》為金玉,《五典》為琴箏。」

劉勰曰:「皇世《三墳》,帝代《五典》。」

李先曰:「三皇五帝之典,可以補王者神智。」

劉知幾曰:《春秋傳》載楚左史能讀三墳五典,《禮》曰:「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由斯而言,則墳典文義,三五典策,春秋之時猶大行於世。

程子曰:「孔子討論《墳》《典》,斷自唐虞以下,使誠有所謂羲農之書,乃後世稱述當時之事,失其義理,如許行所謂神農之言,及陰陽醫方稱黃帝之說爾,此聖人所以去之也。」 或疑《陰符》之類,是甚非也。此出戰國權變之術,竊窺機要,以為變詐之用,豈上古至淳之道耶?

葉夢得曰:「古《三墳》書為古文,奇險不可識了,不知其何語,其妄可知也。」

楊時曰:「《三墳》,世傳以為古《三皇書》,非也。其辭簡而質,遠而無統,其有意於倣古之為乎?孔子曰:『神無方,易無體』。又曰:『生生之謂易』。則《易》之為《易》,其義深矣。殆不可以形數名也。是書太古。《河圖代姓紀》曰:『博厚而濁,謂之太易。太《易》之數三,是以形數名《易》也』。其言殆與孔子異乎?吾是以知其非古書也。」 鄭樵曰:「三皇太古書亦謂之三墳:一曰山墳,二曰氣墳,三曰形墳。天皇、伏羲氏本山墳而作《易》,曰《連山》;人皇、神農氏本氣墳而作《易》,曰《歸藏》;地皇、黃帝氏本形墳而作《易》,曰坤乾。雖不畫卦,而其名皆曰卦爻大象。連山之大象有八,曰君臣、民物、陰陽、兵象而統以山;《歸藏》有八,曰《歸藏》,生動、長育、止殺而統以氣。坤乾之大象有八,曰天地、日、月、山川、雲氣」 ,而統以形,皆八而八之為六十四。其書漢魏不傳,至元豐中始出于唐州北陽之民家,世疑偽書。然其文古,其辭質而野,其錯綜有經緯,恐非後人之能為也。如緯書猶見取于前世,況此乎?且《歸藏》至晉始出,《連山》至唐始出,然則始出于近代,亦不為異事也。

《中興書目》:《三墳》之目,見于孔《序》,《漢志》不載。元豐七年,毛漸奉使京西得之。其書以山、氣、形為別,山墳謂之連山,氣墳歸藏,形墳坤乾,與先儒言三《易》異。其中有《姓紀》一篇、《皇策》一篇、《政典》一篇,合為三卷,皆依托也。

朱子曰:「《周禮》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周公所錄,必非偽妄。若果全備,孔子亦不應悉刪去之。或其簡編脫落,不可通曉,或是孔子所見,止是唐虞以下,不可知耳。」

羅璧曰:「典有五而逸其三,《墳》有三而不存其一。」 王應麟曰:「前賢謂皋、夔、稷、契有何書可讀,理實未然。《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春秋傳》所謂三墳五典是也。黃帝、顓頊之道在《丹書》,武王所以端絻東面而受于師尚父也。少皞氏之紀官,夫子所以見郯子而學也。孰謂無書可讀哉 ?」 又曰:「《呂氏春秋序意》曰:『嘗得學黃帝之所以誨顓頊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為民父母。不韋《十二紀》成于秦八年,歲在涒灘上,古之書猶存,前聖傳道之淵源猶可攷也 』。」 又曰:漢初去聖未遠,帝王遺書猶有存者,《賈誼書修政語》引黃帝曰:「『道若川谷之水,其出無已,其行無止』。顓頊曰:『至道不可過也,至易不可易也。功莫』」 美于去惡而為善,罪莫大于去善而為惡,故非吾善善而已也,善緣善也,非惡惡而已也,惡緣惡也,吾日慎一日。《帝嚳》曰:「緣巧者之事而學為巧,行仁者之操而與為仁也,故節仁之器,以修其財,而身專其美矣。德莫高于博愛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故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