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1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漢志》二卷。

葉適曰:「自漢迄西晉,言《書》者惟祖歐陽氏。」

按:漢歐陽氏世傳《書學說義》二篇,未經前人注明,不知作者。

《大、小夏侯章句》。《漢志》「各二十九卷。」

「大小」,夏侯《解故》。《漢志》二十九篇。

《後漢書》曰:孝明皇帝永平二年,詔有司采《周官》《禮記》《尚書皋陶》篇,「乘輿服從歐陽氏說,公卿以下從大小夏侯氏說。」

葛洪曰:「昔漢太后從夏侯勝受《尚書》,賜勝黃金百斤。及勝死,又送勝家錢二百萬,為勝素服一百日。」

孔安國《尚書傳》。《隋志》十三卷《漢志》四十一篇。

歐陽修曰:「陳、隋之間,伏生之學廢,而孔《傳》獨行。」 按孔安國《書序》,昭明《文選》錄之,世皆篤信,惟朱子謂其不類西漢文字,疑後人所托,而魯齋王氏、仁山金氏亦疑之。攷之《漢書》,司馬遷嘗從安國問故,遷蓋與都尉朝同受書于安國者也。然遷述《孔子世家》,稱安國為今皇帝博士,至臨淮太守,早卒。《自序》則云:予述黃帝「以來,至太初而訖。」 是安國之卒,本在太初以前。若巫蠱事發,乃征和二年,距安國之歿當已久矣。班固敘《藝文志》于《古文尚書》云:「遭巫蠱事,未列于學官。」 乃史氏追述古文,所以不列學官之故爾。而偽作《安國序》者乃云:「會國有巫蠱事,經籍道息,竟出自安國口中。」 不亦刺謬甚乎!或曰:「劉歆遺書讓太常博士,其文載于《漢書》《文選》稱《古文書》十六篇,天漢之後,孔安國獻之。」 此不足信耶?曰:荀悅《漢紀》于孝成帝三年備述劉向典校經傳,考集異同,于《古文尚書》《論語》《孝經》云「武帝時,孔安國家獻之,會巫蠱事,未列于學官。」 則知安國已逝,而其家獻之。《漢書》《文選》,鋟本流傳,脫去家耳。按其本末,安國《書序》之偽,不待攻而自破矣。

《尚書》音。《七錄》一卷。

陸德明曰:「為《尚書》音者四人:孔安國、鄭康成、李軌、徐邈。」 案漢人不作音,後人所托。

《歐陽地餘》等尚書議奏:《漢志》:「四十二篇。」

《漢書志》:「宣帝時石渠論。」

王應麟曰:「論《石渠》者,歐陽、地餘、林尊、周堪、張山拊、假蒼。」

牟卿《尚書章句》。

《後漢書》:「牟氏章句繁多,有四十五萬餘言。」

秦恭《尚書說》:

《漢書》:「張山拊授信都秦恭延君。」

桓譚曰:秦延君能說《堯典》篇目兩字之說,至十餘萬言,但說「曰若稽古」 ,三萬言。

桓榮《大小太常章句》。

《後漢書》:「桓榮字春卿,沛郡人。」

牟長《尚書章句》。

《後漢書》:「牟長字君高,臨濟人。」

周防《尚書雜記》三十二篇。

《後漢書》:「周防字偉公,汝南汝陽人。」

杜林《漆書古文尚書》一卷。

按:漆書古文雖不詳其篇數,而馬、鄭所注,實依是書。陸氏《釋文》采馬氏注甚多,然惟《今文》及《小序》有注,而孔氏增多二十五篇,無一語及焉。安國《序》中稱「伏生口授,裁二十餘篇。」 德明謂即馬、鄭所注二十九篇是也。蓋今文二十八篇,益以《小序》,合二十九.。德明又云:「馬、鄭所注並伏生所誦,非古文也。」 然則《漆書》亦止有今文二十八篇而已,孔氏增多之書無之也。夫東漢為《古文尚書》者不一,家有蓋豫所傳,有杜林所得,初不本于安國。而孔穎達《正義》謬稱「孔所傳者賈逵、馬融等皆是。」 世儒不察,見古文字,即以為安國所傳,亦粗疏甚矣。

賈逵「《尚書古文異同》三卷。」

《後漢書》:「賈逵字景伯,扶風平陵人。」

衛宏《尚書訓旨》。

《後漢書》:「衛宏字敬仲,東海人。」

劉陶中文尚書。

《後漢書》:「劉陶字子奇。」

馬融《尚書注》。《隋志》十一卷。

按:馬氏《尚書注》,唐初尚存,陸氏《釋文》多采之。

張奐《尚書記難》。

《後漢書》:「張奐字然明。」

張楷《尚書注》。

《後漢書》:「楷字公超。」

鄭元《尚書注》。《隋志》九卷。《尚書大傳》注。《隋志》三 卷。《尚書》音。《七錄》一卷。《書贊》。

馬融、鄭元注《古文尚書》,載於《舊唐書經籍志》,則開元之時尚有其書,而未嘗亡也。

盧植《尚書章句》。

《後漢書》:「植字子榦。」

荀爽《尚書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