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1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二十三卷目錄

 經學部總論一

  禮記經解 儒行

  史記儒林列傳序 自敘

  漢書藝文志六藝序 儒家序 儒林列傳序

  後漢書儒林傳序 儒林傳後論

  晉書儒林傳序

  梁書儒林傳序

  陳書儒林傳序

  北魏書儒林傳序

  北齊書儒林傳序

  北周書儒林傳序 儒林傳論

經籍典第三百二十三卷

經學部總論一

禮記

《經解》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 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 《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 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 秋》之失亂。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 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 奢,則深於《樂》者也;「絜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 「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 則深於《春秋》者也。

正義曰:《經解》一篇,總是孔子之言。「記者錄之,以為經解」者,皇氏云:「解者,分析之名。此篇分析六經體教不同,故名曰《經解》也。六經其教雖異,總以禮為本,故記者錄入於禮。」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者,言人君以《六經》之道,各隨其民教之,民從上教,各從六經之性,觀民風俗,則知其教,故云「其教可知」也。 「溫柔敦厚,詩教也」者,溫,謂顏色溫潤;柔,謂情性和柔。《詩》依違諷諫,不指切事情,故云「溫柔敦厚」,是詩教也。 「疏通知遠,《書》教也」者,《書》錄帝王言語,舉其大綱,事非繁密,是疏通上知帝王之世,是知遠也。 「廣博易良,樂教也」者,樂以和通為體,無所不用,是廣博;簡易良善,使人從化,是易良。

「絜靜精微,,易教也」 者,《易》之於人,正則獲吉,邪則

「獲凶」 ,「不為淫濫」 是絜靜;「窮理盡性,言入秋毫」 是精微 。「恭儉莊敬,禮教也」 者,禮以恭遜、節儉、齊莊、敬慎為本,若人能恭敬節儉,是禮之教也 。「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者,屬,合也。比,近也。《春秋》聚合會同之辭是屬辭,比次褒貶之事,是比事也。凡人君行此等六經之教,以化於下,在下染習其教,還有六經之性,故云「詩教書教之等 。」 故《詩》之失愚者,《詩》主敦厚,若不節制,則失在于愚 。《書》之失誣者,《書》主知久遠,若不節制,則失在於誣 。《樂》之失奢者,《樂》主廣博知易,若不節制,則失在于奢 。《易》之失賊者,《易》主絜靜嚴正,遠近相取,愛惡相攻,若不節制,則失在於賊害 。《禮》之失煩者,《禮》主文物,恭儉莊敬,若不能節制,則失在于煩苛 。《春秋》之失亂者,《春秋》習戰爭之事,若不能節制,失在於亂。此皆謂人君用之教下,不能可否相濟,節制合宜,所以致失也 。「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 此一經以《詩》化民,雖用敦厚,能以義節之。欲使民雖敦厚,不至於愚,則是在上深達於《詩》之義理,能以《詩》教民也。故云「深於詩者也。」 以下諸經,義皆放此 。此為政以教民,故有六經。若教國子弟於庠序,則唯用四術。故《王制》云:「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 是也。此六經者,惟論人君施化,能以此教民,民得從之,未能行之至極也。若盛明之君,為民之父母者,則能恩惠下極於民,則《詩》有好惡之情,《禮》有政治之禮,《樂》有諧和性情者,能與民至極。民同上情,故孔子《閒居》云:「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 是也。其《書》《易》《春秋》非是恩情相感,與民至極者,故孔子閒居無書《易》及《春秋》也。

《儒行》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與?」孔子對曰: 「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丘聞之 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丘不知儒服。」

鄭注哀公館孔子,見其服與士大夫異,又與庶人不同,疑為儒服而問之。逢猶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此君子有道藝者所衣也。孔子生魯,長而之宋而冠焉。宋,其祖所出也。衣少所居之服,冠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