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1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舊人用之,使介往復,其言巳文。太宗繼統,乃行選舉

之法。及伐宋,取汴,經籍圖書,宋士多歸之。熙宗款謁 先聖,北面如弟子禮。世宗、章宗之世,儒風丕變,庠序 日盛,士繇科第位至宰輔者接踵。當時儒者雖無專 門名家之學,然而朝廷典策,鄰國書命,粲然有可觀 者矣。金用武得國,無以異于遼,而一代制作能自樹 立,唐宋之間有非遼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傳》曰: 「言之不文,行之不遠。」文治有補於人之家國,豈一日 之效哉!

元史

《儒學傳序》

前代史傳,皆以儒學之士分而為二:以經藝顓門者 為儒林,以文章名家者為文苑。然儒之為學一也,《六 經》者斯道之所在,而文則所以載夫道者也。故經非 文則無以發明其旨趣,而文不本於六藝,又烏足謂 之文哉?由是而言,經藝文章,不可分而為二也明矣。 元興百年,上自朝廷內外名宦之臣,下及山林布衣 之士,以通經能文顯著當世者,彬彬焉眾矣。今皆不 復為之分別,而采取其尤卓然成名、可以輔教傳後 者,合而錄之為《儒學傳》。

明外史

《儒林傳序》

自《宋史》分道學、《儒林》為二,尊周、程、張、邵、朱、張七子為 道學,而附以程氏、朱氏之門人,於是天下知伊雒淵 源上接洙泗,雖世之鉅儒宿學,而其學術苟有毫釐 銖黍之岐,即不得承宗派而嗣統緒,甚嚴且正已。明 代二百七十餘年間,能昌明理學者頗眾,顧堪與程、 朱鼎峙,殆難其人。國初諸儒乃朱氏門徒,何、王、金、許 之苗裔也,雖稍式微,而矩矱繩墨,儼然具在。其後曹 端、薛瑄、吳與弼、胡居仁輩,持論最篤,造詣亦純,庶幾 希風伊、雒矣。學術之分,則自陳獻章始,至王守仁而 別立宗旨,顯與朱氏枘鑿。宗獻章者曰:「江門之學,孤 行獨詣,教未宏而弊亦少。」宗守仁者曰:「姚江之學,以 穎悟為主。聰明才智之士,爭相倡和」,門徒遍天下,流 傳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攷夫正、嘉以後,篤信 程朱,不遷異說,無復幾人。如呂柟、羅欽順、高攀龍、顧 憲成輩,乃其卓卓者。蓋明代諸儒,原不逮宋,故不別 標「道學」之名,而止核其品詣無疵者,作《儒林傳》。餘子 有事績可紀,則列於他傳,茲不復及。隆慶、萬曆時,瑄 居仁、獻章守仁祀於學宮,終明世四人而已。論定之 責,俟後之君子。

經學部總論三

荀子

《儒效篇》

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 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下之籍,聽天下之斷, 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稱貪焉;殺管叔,虛殷國,而 天下不稱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 十三人,而天下不稱偏焉;教誨開導成王,使諭於道, 而能揜跡於文、武。周公歸周,反籍於成王,而天下不 輟事周,然而周公北面而朝之天子也者,不可以少 當也,不可以假攝為也。能則天下歸之,不能則天下 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 之離周也。成王冠成人,周公歸周反籍焉,明不滅主 之義也。周公無天下矣,鄉有天下,今無天下,非擅也; 成王鄉無天下,今有天下,非奪也。變勢次序節然也。 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以弟誅兄而非暴也,君臣易 位而非不順也。因天下之和,遂文武之業,明枝主之 義,抑亦變化矣。天下厭然猶一也,非聖人莫之能為, 夫是之謂大儒之效。秦昭王問孫卿曰:「儒無益於人 之國。」孫卿曰:「儒者法先王,隆禮義,謹乎臣子,而致貴 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則勢在本朝而宜;不用,則退編 百姓而愨,必為順下矣。雖困窮凍餒,必不以邪道為 貪;無置錐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義。嗚呼!而莫之 能應。」然而通乎財萬物、養百姓之經紀,勢在人上,則 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則社稷之臣,國君之寶也。雖隱 于窮閻漏屋,人莫不貴之,道誠存也。仲尼將為司寇, 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潰氏踰境 而徙。魯之鬻牛馬者不豫賈,必蚤正以待之者也。居 于闕黨,闕黨之弟子罔不分有親者,取多孝悌以化 之也。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儒之為人 下如是矣。」王曰:「然則其為人上何如?」孫卿曰:「其為人 上也,廣大矣,志意定乎內,禮節修乎朝,法」則度量正 乎官,忠信愛利形乎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 下不為也。此君義信乎人矣。通于四海,則天下應之。 如讙是何也?則貴名白而天下治也。故近者謳歌而 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