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1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功力為教者,乃謂之「帝」矣;以道德功力為勸者,乃謂 之「王」矣;以道德功力為率者,乃謂之「霸」矣;以化教勸 率為道者,乃謂之《易》矣;以化教勸率為德者,乃謂之 《書》矣;以化教勸率為功者,乃謂之《詩》矣;以化教勸率 為力者,乃謂之《春秋》矣。此四者,天地始則始焉,天地 終則終焉,終始隨乎天地者也。

「皇帝王霸」 ,時也。《易》《書》《詩》《春秋》,經也。天時聖經,相為表裏,皆相因而成者也。

夫古今者,在天地之間猶旦暮也。以今觀今,則謂之 今矣;以後觀今,則今亦謂之古矣;以今觀古,則謂之 古矣;以古自觀,則古亦謂之今矣。是知古亦未必為 古,今亦未必為今,皆自我而觀之也。安知千古之前, 萬古之後,其人不自我而觀之也?若然,則皇帝王霸 者,聖人之時也;《易》《書》《詩》《春秋》者,聖人之經也。

天時聖《經》不異,惟聖人為能知時作經,以為民極。

《觀物內篇六》

孔子贊《易》自羲軒而下,序《書》自堯舜而下,刪《詩》自文、 武而下,脩《春秋》自桓、文而下。

自羲軒而下,祖三皇也;自堯舜而下,宗五帝也;自文 武而下,子三王也;自桓文而下,孫五霸也。

仲尼脩經,周平王之時,《書》終於晉文侯,《詩》列為王國 風。《春秋》始於魯隱公,《易》盡於未濟卦。

《觀物內篇九》

三皇之世如春,五帝之世如夏,三王之世如秋,五霸 之世如冬;如春,溫如也,如夏,燠如也,如秋,凄如也;如 冬,冽如也。春夏秋冬者,昊天之時也;《易》《詩》《書》《春秋》者, 聖人之經也。天時不差,則歲功成矣;聖經不忒,則君 德成矣。

《天時》《聖經》,其道一也,「歲功君德」 ,由此而成矣。

《天》有常時,聖有常經。

《觀物外篇下》

夫聖人《六經》,渾然無跡,如天道焉。學以人事為大,今 之經典,古人之事也。

邵雍外書

《漁樵問答》

漁者曰:「用也者,妙萬物為言者也。可以意得,而不可 以言傳。」曰:「不可以言傳,則子惡得而知之乎?」曰:「吾所 以得而知之者,固不能言傳,非獨吾不能傳之以言, 聖人亦不能傳之以言也。」曰:「聖人既不能傳之以言, 則《六經》非言也耶?」曰:「時然後言,何言之有?」

程子遺書

《六經》

學者要自得,《六經》浩渺,乍來難盡曉。且見得路逕後, 各自立得一箇門庭,歸而求之可矣。

《詩》《書》,載道之文,《春秋》,聖人之用。《詩》《書》如藥方,《春秋》如 用藥。

近思錄

《治經》

伊川先生謂方道輔曰:「聖人之道,坦如大路,學者病 不得其門耳。得其門,無遠之不到也。求入其門,不由 於經乎?今之治經者亦眾矣,然而買櫝還珠之蔽,人 人皆是,《經》所以載道也。誦其言辭,解其訓詁,而不及 道,乃無用之糟粕耳。覬足下由經以求道,勉之又勉。 異日見卓爾有立於前,然後不知手之舞,足之蹈,不」 加勉而不能自止矣。

《六經》

《六經》須循環理會,義理儘無窮。待自家長得一格,則 又見得別。

洪邁容齋續筆

《周蜀九經》

唐正觀中,魏徵、虞世南、顏師古繼為祕書監,請募天 下書,選五品以上子孫工書者為書手繕寫。予家有 舊監本《周禮》,其末云:「大周廣順三年癸丑五月,雕造 《九經》書畢,前鄉貢《三禮》郭嵠書列,宰相李穀、范質、判 監田敏等御于後。」《經典釋文》末云:「顯德六年己未三 月,太廟室長朱延熙書,宰相范質、王溥如前。」而田敏 以工部尚書為詳勘官。此書字畫端嚴,有楷法,更無 舛誤。舊《五代史》,漢隱帝時,國子監奏,「《周禮》《儀禮》《公羊》 《穀梁》四經未有印板,欲集學官考校雕造」,從之。正尚 武之時而能如是,蓋至此年而成也。成都石本諸經, 《毛詩》《儀禮》《禮記》,皆祕書省祕書郎張紹文書,《周禮》者, 祕書省校書郎孫朋古書,《周易》者,國子博士孫逢吉 書;《尚書》者,校書郎周德政;書;《爾雅》者,簡州平泉令張 德昭書。題云「廣政十四年」,蓋孟昶時所鐫,其字體亦 皆精謹。兩者並用士人筆札,猶有正觀遺風,故不庸 俗,可以傳遠。唯三傳至皇祐元年方畢工,殊不逮前。 紹興中,分命兩淮、江東轉運司刻三史板,其兩《漢書》 內,凡欽宗諱並小書四字曰「淵聖御名。」或徑易為「威」 字,而他廟諱皆只缺畫,愚而自用,為可笑也。《蜀三傳》 後列知益州、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田況,御大書 為三行,而轉運使、直史館曹穎叔、提點刑獄、屯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