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1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二十六卷目錄

 經學部總論五

  宋朱子全書讀諸經法 論解經

  王應麟玉海歷代經解總名

  性理大全讀經法 解經

  明薛瑄文集讀書錄

  王鏊文集六經

  章潢圖書編五經 總論 五經總意 漢儒專經名家源派考議

  日知錄九經

經籍典第三百二十六卷

經學部總論五

宋朱子全書

《讀諸經法》

聖人千言萬語,只是說箇當然之理,恐人不曉,又筆 之於書。自書契以來,「二典」三謨,伊尹、武王、箕子、周公、 孔、孟都只是如此,可謂盡矣。只就文字閒求之,句句 皆是做得一分,便是一分工夫,非茫然不可測也,但 患人不子細求索之耳。須要思量聖人之言是說箇 甚麼?要將何用?若只讀過便休,何必讀!

讀《六經》時,只如未有《六經》,只就自家身上討道理,其 理便易曉。

讀書只就一直道理看,剖析自分曉,不必去偏曲處 看。《易》有箇陰陽,《詩》有箇邪正,《書》有箇治亂,皆是一直 路徑,可見別無嶢崎。

人惟有私意,聖賢所以留千言萬語,以掃滌人私意, 使人人全得惻隱羞惡之心。《六經》不作可也,裡面著 一點私意不得。

「凡看文字,端坐熟讀,久久於正文邊自有細字注腳 迸出來,方是自家見得親切。若只於外面捉摸箇影 子說,終不濟事。聖人言語,只熟讀翫味,道理自不難 見。若果曾著心,而看他道理不出,則聖賢為欺我矣。」 如老蘇輩,只讀《孟》韓二子,便翻繹得許多文章出來。 且如攻城,四面牢壯,若攻得一面破時,這城子已是 自家底了,不待更攻得那三面,方入得去。

學者只是要熟,工夫純一而已。讀時熟,看時熟,翫味 時熟。如孟子《詩》書,全在讀時工夫。孟子每章說了,又 自解了,蓋他直要說得盡方住。其言一大片,故後來 老蘇亦拖他來作文章說「須熟讀之,便得其味。」今觀 《詩》既未寫得《傳》,且除了《小序》而讀之,亦不要將作好 底看,亦不要將作惡底看,只認本文語意,亦須得八 九。

看《經傳》有不可曉處,且要旁通。待其浹洽,則當觸類 而可通矣。

《經》旨要子細看,上下文義、名數、制度之類,略知之便 得,不必大段深泥,以妨學問。

學者觀書,先須讀得正文,記得注解,成誦精熟。注中 訓釋文意、事物、名義,發明經指相穿紐處,一一認得, 如自己作出來底一般,方能翫味反復向上,有透處。 若不如此,只是虛設議論,如舉業一般,非為己之學 也。曾見有人說《詩》,問他《關睢》篇,於其訓詁名物全未 曉,便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某因說與他道:『公而今 說《詩》,只消這八字,更添『思無邪』三字,共成十一字,便 是一部《毛詩》了。其他三百篇皆成渣滓矣』。」因憶頃年 見汪端明說沈元用問和靖:「伊川《易傳》,何處是切要? 尹云:『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此是切要處。」後舉似李先 生,先生曰:「尹說固好,然須是看得六十四卦,三百八 十四爻都有下落,方始說得此話。若學者未曾子細 理會,便與他如此說,豈不誤他!」某聞之悚然,始知前 日空言無實不濟事,自此讀書益加詳細云。

某要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 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 妙處。《大學》一篇有等級次第,總作一處易曉。宜先看 《論語》,卻實,但言語散見,初看亦難。《孟》有感激興發人 心處,《中庸》亦難讀,看三書後,方宜讀之。

初學固是要看《大學》《論》《孟》,若讀得《大學》一書透徹,其 他書都不費力,觸處便見。

看《孟子》與《論語》不同,《論語》要冷,看《孟子》要熟。讀《論語》 逐文逐意,各是一義,故用子細。靜觀《孟子》,成大段首 尾通貫,熟讀文義自見,不可逐一句一字上理會也。 講習孔孟書,孔孟往矣,口不能言,須以此心比孔、孟 之心,將孔、孟心作自己心,須要自家說時,孔、孟點頭 道是,方得。不可謂孔、孟不會說話,一向任己見說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