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2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先趣之。今臣得出守郡,自詭效功,恐未效而死。惟陛 下無使臣塞涌水之異,當正先之死』』。」為姚平所笑。房 至陝,復上封事曰:「乃丙戌小雨,丁亥蒙氣去。然少陰 并力而乘消息,戊子益甚,到五十分,蒙氣復起。此陛 下欲正消息,雜卦之黨并力而爭,消息之氣,不勝彊 弱,安危之機,不可不察。」己丑夜,有還風,盡辛卯,太陽 復侵色,至癸巳,日月相薄,此邪陰同力,而太陽為之 疑也。臣前曰「九年不改,必有星亡之異。」臣願出任,良 試考功,臣得居內,星亡之異可去。議者知如此於身 不利,臣不可蔽,故云使弟子不若試師。臣為刺史,又 當奏事,故復云為刺史。恐太守不與同心,不若以為 太守,此其所以隔絕臣也。陛下不違「其言而遂聽之, 此迺蒙氣所以不解,太陽亡色者也。臣去朝稍遠,太 陽侵色益甚,惟陛下無難還臣,而易逆天意。邪說雖 安於人,天氣必變,故人可欺,天不可欺也。願陛下察 焉。」房去月餘,竟徵下獄。初,淮陽憲王舅張博從房受 學,以女妻房,房與相親,每朝見,輒為博道其語,以為 上意,欲用房議。而群臣惡其害己,故為眾所排。博曰: 「淮陽王上親弟,敏達好政,欲為國忠。今欲令王上書, 求入朝,得佐助房。」房曰:「得無不可?」博曰:「前楚王朝薦 士,何為不可?」房曰:「中書令石顯,尚書令五鹿君,相與 合同,巧佞之人也,事縣官十餘年,及丞相韋侯皆久 亡補於民,可謂亡功矣。此尤不欲行考功者也。淮陽 王即朝見,勸上行考功事善;不然,但言丞相、中書令 任事,久而不治,可休丞相,以御史大夫鄭弘代之,遷 中書令,置他官,以鉤盾令徐立代之。如此,房考功事 得施行矣。」博具從房記諸所說災異事,因令房為淮 陽王作《求朝奏草》,皆持柬與淮陽王石顯微。司具知 之,以房親近,未敢言。及房出守郡,顯告房與張博通 謀,非謗政治,歸惡天子,詿誤諸侯王,語在《憲王傳》。初, 房見道幽、厲事,出為御史大夫鄭弘言之,房、博皆棄 市,弘坐免為庶人。房本姓李,推律自定為京氏,死時 年四十一。

按《儒林京房傳》,「房受《易》梁人焦延壽。延壽云,嘗從孟 喜問《易》。會喜死,房以為延壽《易》即孟氏學,翟牧、白生 不肯,皆曰非也。」至成帝時,劉向校書,考《易》說,以為諸 《易》家說,皆祖田何、楊叔、丁將軍,大誼略同。唯京氏為 異黨,焦延壽獨得隱士之說,託之孟氏,不相與同。房 以明災異得幸,為石顯所譖誅。自有傳《易》。房受東海 殷嘉、河東姚平、河南乘弘,皆為郎博士,由是《易》有京 氏之學。

翼奉

按《漢書翼奉傳》:「奉字少君,東海下邳人也。治《齊詩》,與 蕭望之、匡衡同師。三人經術皆明,衡為後進,望之施 之政事,而奉惇學不仕,好律歷陰陽之占。元帝初即 位,諸儒薦之,徵待詔宦者署,數言事,宴見,天子敬焉。 上㠯奉為中郎。明年二月戊午,地震。七月己酉,地復 震。上曰:『有可㠯便萬姓者,各條奏,悉意陳朕過失,靡 有所諱』。」因舉直言極諫之士奉奏封事曰:「臣聞之於 師曰:『天地設位,懸日月,布星辰,分陰陽,定四時,列五 行,以視聖人,名之曰道。聖人見道,然後知王治之象, 故畫州土,建君臣,立律歷,陳成敗,以視賢者,名之曰 經。賢者見經,然後知人道之務,則《詩》《書》《易》《春秋》《禮》《樂》 是也。《易》有陰陽,《詩》有五際,《春秋》有災』」異,皆別終始,推 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至秦迺不說,傷之以 法,是以大道不通,至於滅亡。今陛下聖明,深懷要道, 燭臨四方,布德流惠,靡有闕遺。罷省不急之用,振救 貧困,賦醫藥,賜棺錢,恩澤甚厚。又舉直言,求過失。盛 德純備,天下幸甚!臣奉竊學《齊詩》,聞「五際」之要,「十月 之交」篇,知日蝕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猶巢居知風,穴 處知雨,亦不足多,適所習耳。臣聞人氣內逆,則感動 天地。天變見於星氣日蝕,地變見於奇物震動。所以 然者,陽用其精,陰用其形,猶人之有五藏六體。」五藏 象天,六體象地。故藏病則氣色發於面,體病則欠申 動於貌。今年太陰建於甲戌,律以庚寅初用事,歷以 甲午從春,歷中甲庚,律得參陽,性中仁義,情得公正 貞廉,百年之精歲也。正以精歲本首王位日臨,中時, 接律而地大震。其後連月久陰,雖有大令,猶不能復, 陰氣盛矣。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親親;必有異姓, 以明賢賢。此聖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同姓親而易 進,異姓疏而難通,故同姓一,異姓五,迺為「平均。」今左 右亡同姓,獨以舅后之家為親,異姓之臣又疏。二后 之黨滿朝。非特處位勢尤,奢僭過度,呂、霍、上官足以 卜之,甚非愛人之道,又非後嗣之長策也。陰氣之盛, 不亦宜乎!臣又聞未央、建章、甘泉宮才人,各以百數, 皆不得天性。若杜陵園,其已御見者,臣子不敢有言。 雖然,太皇太后之事也。及諸侯王園,與其後宮,宜為 設員,出其過制者,此損陰氣,應天救邪之道也。今異 至不應,災將隨之。其法:大水,極陰生陽,反為大旱,甚 則有火災,《春秋》宋伯姬是矣。唯陛下財察。奉以中郎 為博士,諫大夫,年老以壽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