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2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徐巡始師事宏,後皆更受林學。林前於西州得漆書 《古文尚書》一卷,常寶愛之,雖遭艱困,握持不離身。出 以示宏等曰:「林流離兵亂,常恐斯經將絕,何意東海 衛子、濟南徐生復能傳之,是道竟不墜于地也。古文 雖不合時務,然願諸生無悔所學。」宏巡益重之,于是 《古文》遂行。明年,大議郊祀制,多㠯為周郊后稷,漢當 祀堯。詔復下公卿議,議者僉同,帝亦然之。林獨㠯為 周室之興,祚由后稷。漢業特起,功不緣堯。祖宗故事, 所宜因循。定從林議。後代王良為大司徒司直,林薦 同郡范逡、趙秉、申屠剛及隴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 多歸之。十一年,司直官罷,㠯林代郭憲為光祿勳,內 奉宿衛,外總三署,周密敬慎,選舉稱平。郎有好學者, 輒見誘進,朝夕滿堂。十四年,群臣上言:「古者肉刑嚴 重,則人畏法令。今憲律輕薄,故姦軌不勝,宜增科禁, 㠯防其源。」詔下公卿。林奏曰:「夫人情挫辱則義節之 風損」;法防繁多,則苟免之行興。孔子曰:「導之㠯政,齊 之㠯刑,民免而無恥;導之㠯德,齊之㠯禮,有恥且格。」 古之明王,深識遠慮,動居其厚,不務多辟。周之五刑, 不過三千。大漢初興,詳覽失得,故破矩為圓,斲雕為 樸,蠲除苛政,更立疏網,海內歡欣,人懷寬德。及至其 後,漸㠯滋章,吹毛索疵,詆欺無限,果桃菜「茹之饋,集 㠯成臧。小事無妨於義,㠯為大戮。故國無廉士,家無 完行。至於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相遁,為敝彌深。 臣愚㠯為宜如舊制,不合翻移。」帝後之後。代丁恭為 少府。二十二年,代朱浮為大司空。博雅多通,稱為任 職。明年薨,帝親自臨喪送葬,除子喬為郎。

承宮

按《後漢書承宮傳》:「宮字少子,琅邪姑幕人也。少孤,年 八歲,為人牧豕。鄉里徐子盛者,㠯《春秋經》授諸生數 百人,宮過息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遂請留門下,為 諸生拾薪執苦,數年,勤學不倦。經典既明,歸家教授。 遭天下喪亂,遂將諸生避地漢中,後與妻子之蒙陰 山,肆力耕種。禾黍將熟,人有認之者,宮不與討,推之」 而去,由是顯名。三府更辟,皆不應。永平中,徵詣公。車 駕臨辟雍,詔宮拜博士,遷左中郎將。數納忠言,陳政, 論議切慤,朝臣憚其節,名播匈奴。時北單于遣使求 得見宮,顯宗敕自整飾,宮對曰:「單于眩名,非識實者 也。臣狀醜,不可㠯示遠,宜選有威容者。」帝乃㠯大鴻 臚魏應代之。十七年,拜侍中祭酒。建初元年卒,肅宗 褒歎,賜㠯冢地。妻上書乞歸葬鄉里,復賜錢三十萬。

桓譚

按《後漢書桓譚傳》:「譚字君山,沛國相人也。父成帝時 為太樂令。譚以父任為郎,因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 通,遍習五經,皆詁訓大義,不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 學,數從劉歆、揚雄辨析疑異。世祖即位,徵拜議郎給 事中。時帝方信讖,多㠯決定嫌疑,譚上疏曰:『人情忽 於見事,而貴於異聞。觀先王之所記述,咸以仁義正 道為本,非有奇怪虛誕之事。蓋天道性命,聖人所難 言也。自子貢以下,不得而聞,況後世淺儒能通之乎! 今諸巧慧小才技數之人,增益圖書,矯稱讖記,以欺 惑貪邪,詿誤人主,可不抑遠之哉!陛下宜垂明聽,發 聖意,屏群小之曲說,述《五經》之正義,略雷同之俗語, 詳通人之雅謀』。」帝省奏,不悅。其後有詔會議靈臺所 處,帝謂譚曰:「吾欲讖決之,何如?」譚默然良久曰:「臣不 讀讖。」帝問其故,譚極言讖之非經。帝大怒,黜為六安 郡丞,意忽忽不樂,道病卒,時年七十餘。初,譚著書言 當世行事二十九篇,號曰《新論》,上書獻之,世祖善焉。 《琴道》一篇未成,肅宗使班固續成之。所著賦、誄、書、奏 凡二十六篇。元和中,「肅宗東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譚 冢,鄉里㠯為榮。」

馮豹

按《後漢書馮衍傳》:「衍子豹,字仲文。年十二,母為父所 出,後母惡之,嘗因豹夜寐,欲行毒害,豹逃走得免,敬 事愈謹,而母疾之益深。時人稱其孝。長好儒學,㠯《詩》 《春秋》教麗山下。鄉里為之語曰:『道德彬彬馮仲文』。舉 孝廉,拜尚書郎,忠勤不懈。每奏事未報,常俯伏省閤, 或從昏至明。肅宗聞而嘉之,使黃門持被覆豹,敕令」 勿驚,由是數加賞賜。是時方平西域,㠯豹有才謀,拜 為河西副校尉。和帝初,數言邊事,奏置戊己校尉,城 郭諸國,復率舊職。遷武威太守。視事二年,河西稱之, 復徵入為尚書。永元十四年,卒於官。

鮑永

按《後漢書鮑永傳》:「永字君長,上黨屯留人也。父宣,哀 帝時任司隸校尉,為王莽所殺。永少有志操,習《歐陽 尚書》,事後母至孝,妻嘗於母前叱狗,而即去之。更始 二年徵,再遷尚書僕射,行大將軍事,封為中陽侯。光 武即位,徵永詣行在所,永不從。既知更始已亡,迺發 喪,悉罷兵,幅巾詣河內。帝見永,問曰:『卿眾所在』?永曰: 『臣事更始,不能令全』。」慚以其眾幸富貴,悉罷之。帝曰: 「我攻懷,三日而不下,卿可且將故人自往城下譬之。」 即拜永諫議大夫。至懷,於是開城而降。帝大喜,賜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