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2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將軍。承天五歲失父。母徐氏,廣之姊也,聰明博學,故 承天幼漸訓義,儒史百家,莫不該覽。高祖以為太尉 行參軍,除太學博士。義熙十六年,除著作佐郎,撰國 史。尋轉太子率更令。十九年,立國子學,以本官領國 子博士。皇太子講《孝經》,承天與中庶子顏延之同為」 執經,遷御史中丞。二十四年,遷廷尉,未拜,上欲以為 吏部已受密旨,承宣漏之,坐免官,卒於家,年七十八。 先是,《禮論》有八百卷,承天刪減并合,以類相從,凡為 三百卷,并前傳《雜論》《纂文論》並傳於世。又攷定《元嘉 歷》,語在《律曆志》。

周續之

按《宋書隱逸周續之傳》:「續之字道祖,鴈門廣武人也。 其先過江,居豫章建昌縣。續之年八歲喪母,哀戚過 于成人,奉兄如事父。豫章太守范甯於郡立學,招集 生徒,遠方來者甚眾。續之年十二,詣甯受業。居數年, 通五經,并緯候,名冠同門,號曰顏子。既而閒居讀《老》 《易》,入廬山事沙門釋慧遠。時彭城劉遺民遁跡廬山」, 陶淵明亦不應徵命,謂之「尋陽三隱。」徵太學博士,不 就。嘗以嵇康《高士傳》得出處之美,因為之注。高祖之 北討,世子居守,迎續之,館於安樂寺,延入講禮,月餘 復還山。江州刺史劉柳薦之高祖曰:「臣聞恢燿和肆, 必在兼城之寶;翼亮崇本,宜紆高世之逸。是以渭濱 佐周,聖德廣運;商洛匡漢,英業乃昌。」伏惟明公道邁 振古,應天繼期,遊外暢於冥內,體遠形於應近。雖汾 陽之舉,輟駕於時艱;明揚之旨,潛感於穹谷矣。竊見 處士鴈門周續之,清真貞素,思學《鉤深》,弱冠獨往,心 無近事。性之所遣,榮華與饑寒俱落;情之所慕,巖澤 與琴書共遠。加以仁心內發,義懷外亮,留愛昆卉,誠 著桃李。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濯纓儒官,亦王猷 遐緝。臧文不知,失在降賢,言偃得人,功由升士,願照 其款丹,不以人廢言。」俄而辟為太尉掾,不就。高祖北 伐,還鎮彭城,遣使迎之,禮賜甚厚,每稱之曰:「心無偏 吝,真高士也。」尋復南還。高祖踐祚,復召之,乃盡室俱 下。上為開館東郭外,招集生徒,乘輿降幸,并見諸生, 問續之《禮記》「傲不可長」、「與我九齡」、「射於矍圃」三義,辨 析精奧,稱為該通。續之素患風痹,不復堪講,乃移病 鍾山。景平元年卒,時年四十七。通《毛詩》六義及《禮論》 《公羊傳》皆傳於世。

雷次宗

按《宋書隱逸雷次宗傳》:「次宗字仲倫,豫章南昌人也。 篤志好學,尢明《三禮》《毛詩》,隱退不交世務。本州辟從 事,員外散騎侍郎,並不就。元嘉十五年,徵至京師,開 館於雞籠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會稽朱膺之、潁 川庾蔚之並以儒學監總諸生。時國子學未立,上留 心藝術,使丹陽尹何尚之立元學,太子率更令何承」 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凡四學並建。車駕 數幸次宗學館,資給甚厚。又除給事中,不就,還廬山, 公卿以下,並設祖道。二十三年,詔曰:「前新除給事中 雷次宗,篤尚希古,經行明修,守志隱約,宜加升引,以 旌退素。可散騎侍郎。」後又徵詣京邑,為築室於鍾山 西巖下,謂之招隱館,使為皇太子、諸王講《喪服經》,次 宗不入公門,乃使自華林東門入延賢堂就業。二十 五年,卒於鍾山,年六十三。太祖與江夏王義恭書,道 次宗亡。義恭答曰:「雷次宗不救所疾,甚可痛念。其幽 棲窮藪,自賓聖朝,克己復禮,始終若一。伏惟天慈弘 被,亦垂矜愍。」子肅之,頗傳其業,官至豫章郡丞。

關康之

按《宋書隱逸王素傳》:「關康之,字伯瑜,河東陽人,世居 京口。少而篤學,姿狀豐偉。下邳趙繹以文義見稱,康 之與之友善,特進顏延之見而知之。晉陵顧悅之難 王弼疑義四十餘條,康之申王難顧遠有情理。又為 《毛詩義》,經籍疑滯,多所論釋。太宗泰始初,徵為通直 郎,辭以疾。順帝昇明元年卒。」

南齊

王儉

按《南齊書王儉傳》,「儉字仲寶,瑯琊臨沂人也。祖曇首, 宋右光祿。父僧綽,金紫光祿大夫。儉幼有神彩,專心 篤學,手不釋卷。丹陽尹袁粲聞其名,言之於明帝,尚 陽羨公主,拜駙馬都尉。解褐祕書郎、太子舍人,超遷 祕書丞。上表求校墳籍,依《七略》撰《七志》四十卷,上表 獻之,表辭甚典,又撰定《元徽四部書目》。母憂,服闋,為」 司徒右長史,歷吏部郎。昇明二年,遷長兼侍中,以父 終此職,固讓。儉察太祖雄異,先于領府衣裾。太祖為 太尉,引為右長史,恩禮隆密,專見任用,轉左長史。及 太傅之授,儉所倡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議咸相推許。 時大典將行,儉為佐命禮儀詔策,皆出于儉,褚淵唯 為《禪詔文》,使儉參治之。齊臺建,遷右僕射,領吏部。建 元元年,改封南昌縣公,食邑二千戶。明年,轉左僕射, 領選如故。上壞宋明帝紫極殿,以材柱起宣陽門,儉 與褚淵及叔父僧虔連名上表諫,上手詔酬納。宋世 外六門設竹籬,是年初有發白虎樽者,言白門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