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2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三十六卷目錄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

  北魏一

  封軌       封偉伯

  崔浩       刁雍

  李同軌      房景先

  辛子馥      李訢

  高允       李靈

  闞駰       劉昺

  索敞       李曾

  李郁       游明根子肇

  劉芳       鄭道昭

  李彪       崔光

  袁飜       賈思伯

  賈思同      張普惠

經籍典第三百三十六卷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

北魏一

封軌

按《魏書封懿傳》:「封軌,字廣度,沉謹好學,博通經傳,與 光祿大夫武邑孫惠蔚同志友善。惠蔚每推軌曰:『封 生之於經義,非但章句可奇,其標明綱格,統括大歸, 吾所弗如者多矣。善自修潔,儀容甚偉。或曰:『學士不 事修飾,此賢何獨如此』?軌聞,笑曰:『君子整其衣冠,尊 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後為賢』。言者慚退。太和中』」, 拜著作佐郎,稍遷尚書儀曹郎中,兼員外散騎常侍, 御命高麗。高麗王雲恃其偏遠,稱疾不親受詔。軌正 色詰之,喻以大義,雲乃北面受詔。先是,契丹虜掠邊 民六十餘口,又為高麗擁掠東歸。軌具聞其狀,移書 徵之,雲悉資給遣還。有司奏軌遠使絕域,不辱朝命, 權宜曉慰。邊民來蘇,宜加爵賞。世宗詔曰:「權宜徵口, 使人常體。但光揚有稱,宜賞一階。」轉考功郎中,除本 郡中正。軌在臺中,稱為儒雅,奏請遣四門博士、明經 學者檢試諸州學生,詔從之。尋除國子博士,加揚武 將軍。司空、清河王懌表修明堂、辟雍,詔百寮集議。軌 議曰:「明堂者,布政之宮,在國之陽,所以嚴父配天,聽 朔設教。」其經構之式,蓋已尚矣。故《周官·匠人職》云:「夏 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五室、九階,四戶,八窗。」 鄭元曰:「或舉宗廟,或舉王寢,或舉明堂,互之以見同 制。」然則三代明堂,其制一也。按周與夏殷損益不同, 至於明堂,因而弗革,明五室之義得天數矣。是以鄭 元又曰:「五室者,象五行也。」然則九階者法九土;四戶 者達「四時,八窗者通八風」,誠不易之大範,有國之恆 式。若其上圓下方,以則天地,通水環宮,以節觀者,茅 蓋白盛為之質飾,赤綴白綴為之戶牖:皆典籍所具 載,制度之明義也。在秦之世,焚滅五典,毀黜三代,變 更先聖,不依舊憲。故《呂氏月令》見九室之義,《大戴之 禮》著十二堂之論。漢承秦法,亦未能改。東西二京,俱 為九室,是以《黃圖》《白虎通》蔡邕、應劭等咸稱「九室以 象九州,十二堂以象十二辰。」夫室以祭天,堂以布政。 依天而祭,故室不過五;依時布政,故堂不踰四。州之 與辰,非所可法,九與十二,其用安在?今聖朝欲尊道 訓民,備禮化物,宜則五室,以為永制。至如廟學之嫌, 臺沼之雜,袁準之徒已論正矣。遺論俱在,不復須載。 尋以本官行東郡太守,遷前軍將軍,行夏州事。好立 條教,所在有績。轉太子僕射,遷廷尉少卿,加征虜將 軍。卒,贈右將軍、濟州刺史。初,軌深為郭祚所知,祚常 謂子景尚曰:「封軌、高綽二人,並幹國之才,必應遠至。 吾平生不妄進舉,而每薦此二公,非直為國進賢,亦 為汝等將來之津梁也。」其見重如此。軌既以方直自 業,高綽亦以風概立名。尚書令高肇拜司徒,綽送迎 往來,軌竟不詣。綽顧不見軌,乃遽歸曰:「吾一生自謂 無愆規矩,今日舉措,不如封生遠矣。」軌以《務德》《慎言》, 修身之本,姦回讒佞,世之巨害,乃為《務德》《慎言》《遠佞》 《防姦四戒》,文多不載。

封偉伯

按《魏書封懿傳》:「軌長子偉伯,字君良,博學有才思。弱 冠除太學博士。每朝廷大議,偉伯皆預焉。雅為太保 崔光、僕射游肇所知賞,太尉清河王懌辟參軍事。懌 親為《孝經解》,詁命偉伯為難例九條,皆發起隱漏。偉 伯又討論《禮》《傳》《詩》《易》疑事數十條,儒者咸稱之。尋將 經始明堂,廣集儒學,議其制度,九五之論,久而不定。」 偉伯乃搜檢經緯,上《明堂圖說》六卷。正光末,尚書僕 射蕭寶夤以為關西行臺郎。及寶夤為逆,偉伯乃與 南平王冏潛結關中豪右韋子粲等,謀舉義兵。事發 見殺,年三十六,時人惜之。永安中,追贈散騎常侍、征 虜將軍、瀛州刺史。偉伯撰《封氏本錄》六卷,并詩賦碑 誄雜文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