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5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勝、鮑宣、周堪、孔光、李尋、韋賢、元成、薛廣德、師丹、王吉、 蔡義、董仲舒、眭孟、貢禹、疏廣、馬宮、翟方進諸人,但志 姓名及所師耳。

《容齋五筆》:予亡弟景何,少時讀書甚精勤,晝夜不釋 卷,不幸有心疾,以至夭逝。嘗見梁弘夫誦《漢書》,即云: 「唯谷永一人無處不有。」弘夫驗之於史,乃服其說,今 五十餘年矣。漫摭永諸所論建,以渫予在原之思。薛 宣為少府,御史大夫缺,永言宣𥳑在兩府。諫大夫劉 輔繫獄,永同中朝臣上書救之。光祿大夫鄭寬中卒, 永乞以師傅恩加其禮諡。陳湯下獄,永上疏訟其功。 鴻嘉河決,永言:「當觀水勢,然後順天心而圖之。」成帝 好鬼神方術,永言「皆妄人惑眾,挾左道以欺罔世主, 宜距絕此類。」梁王為有司奏禽獸行,永上疏諫止勿 治。淳于長初封,下朝臣議,永言長當封。段會宗復為 西域都護,永憐其老,復遠出,手書戒之。建昭雨雪,燕 多死,永請皇后就宮,令眾妾人人更進。建始星孛營 室,永言為後宮懷妊之象。彗星加之,將有絕繼嗣者。 永始日食,永以《易》占對,言酒亡節之所致。次年又食, 永言民愁怨之所致。星隕如雨,永言王者失道,下將 叛去,故星叛天而隕,以見其象。《樓護傳》言谷子雲之 筆札敘傳述其論許班事。《許皇后傳》云:「上采永所言 以答書。」其載於史者,詳複如此。本傳云:「永善言災異, 前後所上四十餘事。」蓋謂是云。 《前漢書》好用「人人」 字,如《文帝紀》「人人自以為得之者以萬數。」又曰:「人人 自安難動搖。」《元帝紀》:「人人自以得上意。」《食貨志》「人人 自愛而重犯法。」《韓信傳》:「人人自以為得大將。」《曹參傳》, 「齊故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張良傳》「人人自堅」;《叔孫 通傳》「吏人人奉職」;《賈誼傳》,「人人各如其意所出」,《揚雄 傳》「人人自以為咎繇」,《鮑宣傳》,「人人牽引所私」;《韓延壽 傳》「人人問以謠俗,人人為飲」;《張騫傳》「人人有言輕重」, 《李尋傳》「人人自賢」,《王莽傳》「人人延問」;《嚴安傳》「人人自 以為更生」,《王吉傳》,「人人自制」是也。《後漢書》亦閒有之, 如《崔駰傳》「人人有以自優」,《五行志》「人人莫不畏憲」,《吳 漢傳》「諸將人人多請之」,《申屠剛傳》「人人懷憂」,《王允傳》 「人人自危」,《荀彧傳》「人人自安」,《呂強傳》「諸常侍人人求 退」是也。又「元元」二字,考之六經無所見,而兩《漢書》多 用之,如《前漢文帝紀》「全天下元元之戶」,《武紀》「燭幽隱」, 「勸元元所以化元」,《元,宣紀》「不忘元元。」《元紀》:「元元失望, 元元何辜?」「元元大困,元元之民,勞於耕耘。」「元元騷動, 元元安所歸命?」《成紀》:「元元冤失職者眾。」《哀紀》:「元元不 贍。」《刑法志》:「罹元元之不逮。」《嚴安傳》:「元元黎民得免於 戰國。」《嚴助傳》:「使元元之民,安生樂業。」《賈捐之傳》:「保全 元元。」《東方朔傳》:「元元之民,各得其所。」《魏相傳》:「慰安元 元唯陛下留神元元。」《鮑宣傳》:「為天牧養元元。」《蕭育傳》: 「安元元而已。」《康衡》《薛宣傳》:「哀閔元元。」《王嘉傳》:「憂閔元 元。」《谷永傳》:「以慰元元之心。」《匈奴傳》:「元元萬民是也。」《後 漢?光武紀》:「下為元元所歸,賊害元元」,「元元愁恨,惠茲 元元。」《章紀》:「誠欲元元,去末歸本」,「元元未諭,深元元之 愛。」《和紀》:「愛養元元」,「下濟元元。」《順紀》:「元元被害。」《質紀》:「元 元嬰此困毒」,《桓紀》「害及元元。」《鄧后紀》《劉毅傳》「垂恩元 元」,《王昌傳》:「元元創痍」,《耿弇傳》:「元元叩心」,《郎顗傳》「弘濟 元元,貸贍元元」,《曹褒傳》「仁濟元元」,《范升傳》:「元元焉所 呼天,免元元之急」,《鍾離意傳》「憂念元元」,《何敞傳》:「元元 怨恨,安濟元元」,《楊終傳》「以濟元元」,《虞詡傳》「遭元元無 妄之災」,《皇甫規傳》「平志畢力,以慶元元」是也。予謂元 元者,民也,而上文又言「元元之民」,「元元黎民,元元萬 民」,近於重複矣。故顏注或云:「元元,善意也。」

《西溪叢語》:《漢百官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 執金吾。應劭曰:『吾者,禦也。掌執金革,以禦非常』。」師古 曰:「金吾,烏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 非常,手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崔豹《古今注》云:「執金 吾,棒也,以銅為之,金塗兩末,謂之金吾。」二說不同。 《漢樊噲傳》:「從項籍屠煮棗。」晉灼曰:「《地里志》無,今清河 有」煮棗城。《功臣表》有煮棗侯。顏師古曰:「既云攻項籍, 屠煮棗,則其地當在大河之南,非清河之城明矣,但 未詳其處耳。」予考《後漢?地里志》,濟陰郡冤句有煮棗 城,此正在大河之南也。可以補漢史之闕。

《井觀瑣言》:「《史記》序篇多用四言韻語,班史因之。范史 無序篇,故每篇論斷之外,別有四言贊。小司馬作《史 記索隱》,乃倣范史而補其贊,不亦贅哉! 《前漢書》凡 《史記》所已具者,皆仍其辭而不變,但稍刪潤其重複 而已。」此班氏信而好古,不喜立異處,可以為萬世法。 老蘇乃謂「彼既言矣,申言之何益」,則非也。至司馬遷、 揚雄二傳,亦仍其自序之文,而曲記其世系之詳,則 過矣。《貨殖傳》仍敘范蠡子贑至巴寡婦清名書曰漢, 而泛及異代之事,非例也。古今人表亦不宜作。 《輟耕錄》霍治書云:「紫陽楊煥然先生讀《通鑑》,至論漢 魏正閏,大不平之,遂修《漢書》駁正其事,因作詩云:『風 煙慘淡駐三巴,漢燼將然蜀婦髽欲起。溫公』」問書法 武侯入寇,寇誰家?後攻宋軍迴,始見《通鑑綱目》,其書 乃寢。順德劉道濟先生尤不平之,亦修一書,亦見《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