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5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晁氏曰:唐柳宗元子厚撰。序云:「左氏《國語》,其文深閎傑異,而其說多誣。淫懼學者溺其文采,而淪於是非,本諸理作《非國語》。」 上卷三十一篇,下卷三十六篇.。

《左傳國語類編》二卷。

陳氏曰:呂祖謙撰。與《左傳類編》略同,但不載綱領,止有十六門。又分《傳》與《國語》為二。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

春秋考

《左傳國語要略》十卷,《考異》三卷

沈虛中著。虛中,廣德人。舉進士,歷官吏部尚書。

標注《國語類》編 卷:

張九成著

《左氏國語類編》 卷。

呂祖謙著

《續國語》 卷。

王柏著

國語部總論一

唐劉知幾史通

國語家

《國語》家者,其先出於左丘明,既為《春秋內傳》,又稽其 逸文,纂其別說,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事起自 周穆王,終於魯悼公,列於《春秋外傳》《國語》,合為二十 一篇。其文以方《內傳》,或重出而小異。然自古名儒賈 逵、王肅、虞翻、韋耀之徒,並申以註釋,治其章句,抑亦 六經之流,三傳之亞也。暨縱橫互起,力戰爭雄,秦兼 「天下,而著《戰國策》。」至孔衍,又以「《戰國策》所書未為盡 善,乃引太史公所記,參其異同,刪彼二家,聚為一錄, 號為《春秋後語》。」除二周及宋、衛、中山,其所留者七國 而已。自秦孝公終於楚、漢之際,比於《春秋》亦盡二百 三十餘年行事。始衍撰《春秋時國語》,復撰《春秋後語》, 勒成二書,各為十卷。今行於世者,唯後語存焉。案其 書序云,「雖左氏莫能加,世人皆尤其不量力,不度德」, 尋衍之。此義自比於丘明者,當謂《國語》非《春秋傳》也。 必方以類聚,豈多嗤乎?當漢氏失馭,英雄角力,司馬 彪又錄其事行,因為《九州春秋》,州為一篇,合為九卷。 尋其體統,亦近代之《國語》也。自魏都許洛,三方鼎峙; 晉宅江淮,四海幅裂。其君雖號同王者,而地實諸侯。 所在史官,記其國事,為紀傳者,則規模班、馬;創編年 者,則擬議荀、袁。為是《史》《漢》之體大行,而《國語》之風替。

國語部總論二

柳宗元非國語上

左氏《國語》,其文深閎傑異,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說多誣淫,不概於聖。余懼世之學者溺其文采而淪於是非,使不得由中庸以入堯、舜之道,本諸理,作《非國語》。共計六十七篇。

滅密此以下周語

恭王遊於涇上,密康公從。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 之王。眾以美物歸汝,何德以堪之?小醜備物,終必亡。」 康公不獻。一年,王滅密。

非曰:康公之母誠賢邪?則宜以淫荒失度,命其子,焉 用懼之以數?且以德大而後堪,則納三女之奔者,德 果何如?若曰「勿受之」,則可矣,教子而媚王以女,非正 也。《左氏》以滅密徵之,無足取者。

不藉

宣王不藉千畝,虢文公諫曰:「將何以求福用人?」王不 聽。三十九年,戰於千畝,王師敗績於姜氏之戎。 非曰古之必藉千畝者,禮之飾也。其道若曰:「吾猶耕 耘爾。」又曰:「吾以奉天地宗廟」,則存其禮,誠善矣。然而 存其禮之為勸乎農也,則未若時使而不奪其力,節 用而不殫其財,通其有無,和其鄉閭,則食固人之大 急,不勸而勸矣。《啟蟄》也,得其耕,時雨也得其種,苗之 猥大也得其耘,實之堅好也得其穫,京庾得其貯,老 幼得其養。取之也均以薄,藏之也優以固,則《三推》之 道,存乎亡乎,皆可以為國矣。彼之不圖,而曰我特以 是勸,則固不可。今為書者曰:「將何以求福用人?」夫福 之求,不若行吾言之大德也;人之用,不若行吾言之 和樂以死也。敗於戎而引是以合焉,夫何怪而不屬 也。又曰:「戰於千畝者,吾益羞之。」

料民

宣王料民於太原,仲山父諫曰:「民不可料也。夫古者 不料民而知其少多。王治農於藉,蒐於農隙,耨穫亦 於藉,獮於既蒸,狩於畢時,是皆習民數也,又何料焉? 不謂其少而大料之,是示少而惡事也。臨政示少,諸 侯避之。治民惡事,無以賦令,且無故而料民,天之所 惡也,害於政而妨於後嗣。」卒料之,及幽王乃廢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