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子顯傳》:「子顯字景陽,子恪第八弟也。幼聰慧,文獻 王異之,愛過諸子。」七歲,封寧都縣侯。永元末,以王子 例,拜給事中。天監初,降爵為子,累遷安西外兵,仁威 記室參軍,司徒主簿,太尉錄事。子顯偉容貌,身長八 尺,好學工屬文,嘗著《鴻序賦》,尚書令沈約見而稱曰: 「可謂得明道之高致,蓋幽通之流也。」又採眾家《後漢》, 考正同異,為一家之書。又啟撰《齊史》,書成,表奏之,詔 付祕閣。累遷太子中舍人,建康令,邵陵王友,丹陽尹 丞,中書郎,守宗正卿。出為臨川內史,還除黃門郎中。 大通二年,遷長兼侍中。高祖雅愛子顯才,又嘉其容 止吐納,每御筵侍坐,偏顧訪焉。嘗從容謂子顯曰:「我 造《通史》,此書若成,眾史可廢。」子顯對曰:「仲尼讚《易》道, 黜八索;述職方,除九丘,聖製符同,復在茲日。」時以為 名對。三年,以本官領國子博士。高祖所製經義,未列 學官,子顯在職,表置助教一人,生十人。又啟撰《高祖 集》并《普通北伐記》。其年,遷國子祭酒,加侍中。於學遞 述高祖《五經》義。五年,遷吏部尚書,侍中如故。子顯性 凝簡,頗負其才氣。及掌選,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但 舉扇一揮而已,衣冠竊恨之。然太宗素重其為人,在 東宮時,每引與促宴,子顯常起更衣。太宗謂坐客曰: 「嘗謂異人間出,今日始知是蕭尚書。」其見重如此。大 同三年,出為仁威將軍、吳興太守。至郡,未幾卒,時年 四十九。詔曰:「仁威將軍、吳興太守子顯,神韻峻舉,宗 中佳器,分竹未久,奄到喪殞,惻愴于懷,可贈侍中中 書令,今便舉哀。及葬請諡。」手詔:「恃才傲物,宜諡曰驕。」 子顯常為自序,其略云:「余為邵陵王友,忝還京師,遠 思前比,即楚之唐、宋,梁之嚴、鄒。追尋平生,頗好辭藻, 雖在名無成,求心已足。若乃登高」目極,臨水送歸,風 動春朝,月明秋夜,早鴈初鸎,開花落葉,有來斯應,每 不能已也。前世賈、傅、崔、馬、邯鄲、繆、路之徒,並以文章 顯,所以屢上歌頌,自比古人。天監十六年,始預九日 朝宴,稠人廣坐,獨受旨云:「今雲物甚美,卿得不斐然 賦詩。」詩既成,又降帝旨曰:「可謂才子。」余退謂人曰:「一 顧之恩,非望而至。」遂方賈誼何如哉?未易當也。每有 製作,特寡思功,須其自來,不以力構。少來所為詩賦, 則鴻序一作,體兼眾製,文備多方,頗為好事所傳,故 虛聲易遠。子顯所著《後漢書》一百卷,《齊書》六十卷,《普 通北伐記》五卷,《貴儉傳》三十卷,文集二十卷。二子序、 愷,並少知名。序,太清中歷官太子家令、中庶子,並掌 管記。及亂,於城內卒。愷初為國子生,對策高第,州又 舉秀才。起家祕書郎,遷太子中舍人、王府主簿、太子 洗馬。父憂去職,服闋,復除太子洗馬,遷中書舍人,並 掌管記。愷才學譽望,時論以方其父。太宗在東宮,早 引接之。時中庶子謝嘏出守建安,於宣猷堂宴餞,並 召時才賦詩,同用十五劇韻。愷詩先就,其辭又美。太 宗與湘東王令曰:「王筠本自舊手,後進有蕭愷可稱, 信為才子。」先是時,太學博士顧野王奉令撰《玉篇》,太 宗嫌其書詳略未當,以愷博學,於文字尤善,使更與 學士刪改。遷中庶子,未拜,徙為吏部郎。太清二年,遷 御史中丞。頃之矦景亂,愷於城內遷侍中,尋卒官,時 年四十四。文集並亡逸。
《陳書文學許亨傳》:「亨初撰《齊書》并志五十卷,遇亂失 亡。」
《宋史李燾傳》:「燾所著有齊梁本支。」
南齊書部雜錄
《楓窗小牘》:家大夫嘗謂曾子固《南齊書序》是一部十 七史,序不可不熟看。其要處云:「所謂良史者,其明必 足以周萬事之理,道必足以適天下之用,智必足以 通難知之意,文必足以發難顯之情,然後其任可得 而稱也。昔者唐虞有神明之性,有微妙之德,使由之 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名,其言至約,其體至備,而為」 之《二典》者,推而明之,所記者豈獨其跡,併與其深微 之意而傳之無不盡也。至於後世諸史,事跡曖昧,雖 有隨世以就功名之君,相與合謀之臣,未有得赫然 傾動天下之耳目。而一時偷奪悖理之人,亦幸而不 暴著於世,豈非所託不得其人故也。第其中反覆照 應處,多累句重疊,為可惜耳。
《井觀瑣言》:「史中凡改姓名者,如劉更生、劉歆、姚元之 之類,當其未改,只當著舊名。元魏初,諸臣姓皆奇複, 孝文太和中,始改拓跋氏為元氏,拔拔氏為長孫氏, 達奚氏為奚氏,乙旃氏為叔孫氏,其此類甚多。至西 魏恭帝初元,宇文泰廢立,乃復國姓,拓跋氏九十九 姓改為單者,復其舊。中原故家,多易賜番姓」,《宋書·索 虜傳》《南齊書。魏虜傳》,孝文未改姓之先,皆著其舊姓 名,乃得事實。魏收《魏書》率書「新姓」,溫公《通鑑》從之,以 就簡易,失其實矣。金斡離不、兀朮等,其初亦只當書 其舊名,今《金史》盡書後所更名,宗望、宗弼之類,亦非 是。陳子桱續編《通鑑悉書》舊名,亦為有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