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7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明外史成基命傳》:「何如寵,字康侯。崇禎元年,拜禮 部尚書。四年,乞休,疏九上,乃允。抵家復請,時觀《通鑑》, 察古今理亂忠佞。」

通鑑部彙考二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

按宋金恕序:昔司馬文正公初,於英宗朝纂歷代史, 為《通志》八卷,以獻諸英宗。英宗悅之,命置局祕閣續 其書。及神宗即位賜名《資治通鑑》,御製文以為之序。 元豐七年,書成上之,詔曰:「敕司馬光:《資治通鑑》成事, 史學之廢久矣,紀次無法,論議不明,豈足以示勸懲、 明久遠哉?卿博學多聞,貫串古今,上自晚周,下迄五 代,發揮綴緝,成一家之書,褒貶去取,有所據依。省閱 以還,良深嘉嘆。今賜卿良絹、對衣、腰帶、鞍轡馬,具如 《別錄》,至可領也。故茲獎諭,想宜知悉。冬寒,卿體平安 好,遺書指不多及。」今考之《本紀》,《通鑑》之成,蓋十二月 戊辰也。衣物錫矣,又重以冬寒數語,恩寵稠疊之隆, 君臣一體之誼,豈非文正忠君愛國之心有以格之, 而君心自感於不自知,動於不容己者哉?自《通鑑》之 書作,非僅僅紀言紀事之文,其所以正千萬世之人 心而維持其世道者,非小補也。此蓋自春秋以後僅 有此書者也。雖繼此有紫陽之《綱目》,其於例為益顯 著,於義為益精微,而要其源流所自,則文正固實為 之權輿也歟恕不佞,少從游於蒙齋滕先生之門,先 生固紫陽高第弟子也。每日晡,輒為恕輩說《綱鑑》,并 為敘其淵源,以追溯文正之功。恕請新諸板,而識其 私淑之意於其後云。「紹熙癸丑春正月,新安金恕序」

宋景濂曰:恕,休寧汪溪人,補京學進士。兄忠,領壬子鄉薦,同赴京師,皆以文行著名。時值偽學禁,二人以嘗受書朱子門人,退歸田里,故《通鑑》刊未畢輒止。其《通鑑序》原委,為甚詳悉云。

司馬光資治通鑑舉要曆八十卷

按朱子序:清源郡舊刻溫國文正公之書,有文集及 《資治通鑑舉要曆》,皆八十卷,曆篇之首,有紹興參知 政事上蔡謝公克家所記,於其刪述本指、傳授次第 以及宣取投進所以然者甚悉。然其傳布未廣,而朝 命以其版付學省,則下吏不謹,乃航海而沒焉。獨文 集僅存,而歷數十年未有能補其亡者。淳熙壬寅,公 之曾孫龍圖閣待制伋來領郡事,始至而視諸故府, 則文集者亦以漫滅而不可讀矣。乃用舊家本讎正, 移之別板,且將次及《舉要》之書而未遑也。一日,過客 有以為言者,龍圖公瞿然曰:「吾固已志之矣。」亟命出 藏本刻焉。踰年告成,則又以書來語熹曰:「是書之成, 不惟區區得以嗣承先志,而脩此邦故事之闕,抑亦 吾子之所樂聞也。其為我記。」其後熹竊聞之,《資治通 鑑》之始奏篇也,神宗皇帝實親序之,則既有博而得 要、簡而周事之褒矣。然公之意,猶懼夫本書之所以 提其要者有未切也,於是乎有《目錄》之作,以備檢尋; 既又懼夫目之所以周於事者有未盡也,於是乎有 《是書》之作,以見本末。蓋公之所以忠君愛國、「稽古陳 謨」之意,丁寧反復,至於再三而不能已,尤於此書見 之。顧以成之之晚,既未及以聞於上,而黨論繼作,科 禁日繁,則又以不得布於下。「是以三十餘年之間,學 士大夫,進而議朝,退而語家,皆不克以公書從事,而 背道反理」之言盈天下。其效至於讒諛得志,上下相 蒙,馴致禍亂,有不可忍言者。然後凡公所陳,符驗彰 灼,而其出於煨燼之餘者,乃得進登王府,啟迪天衷, 既以助成皇家再造之業,而其摹印誦習,又得以垂 法戒「於無窮。蓋公之志於此亦庶幾少伸。不幸中間 又更放失,以迄於今,乃有賢孫適守茲土,然後復得 大傳於世,以永休烈。」熹誠樂其事,而又竊有感焉。因 悉著其說以附書後。後之君子盍亦視其書之顯晦, 而考其所以關於時運者為如何?則公之所為反復 再三,而不能自巳之心,當有可為太息而流涕者矣。 「十有一年冬十有二月乙未日南至新安朱熹敬書。」

劉恕資治通鑑外紀 卷

按恕自序:孔子作春秋,筆削美刺《春秋》,子游、子夏門人之 高第不能措一辭。魯太史左丘明以仲尼之言高遠 難繼,而為之作《傳》,後之君子不敢紹續焉。推陸長源 《唐春秋》,吳、楚之君僭號稱王,誅絕之罪也。《左氏傳》據 魯史,因為侯國書,繫年敘事,《春秋》所貶損大人,當世 君臣有威權勢力,其事實皆形於傳,故隱其書而不 宣,以免時難。後漢獻帝以班固《漢書》文繁難省,命荀 悅依《左傳》體為《漢紀》,言約事詳,大行於世。晉太康初, 汲郡人發魏襄王冢,得《紀年》,文似《春秋》,其所紀事,多 與《左氏》符同,諸儒乃知古史記之正法。自是袁宏、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