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7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略,故一祖八宗之事,凡九百七十八卷」,《總目》五卷, 依熙寧修《三經》例,損益修換四千四百餘事。上謂其 書無愧司馬遷。

淳熙十一年進「《續資治通鑑長編》并《舉要》。」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淳熙甲辰。史官進 「《續修資治通鑑長編》并舉要。」

世宗大定二十年十月上覽資治通鑑稱司馬光古之良史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二十年十月「壬寅,上謂宰臣 曰:『近覽《資治通鑑》,編次累代廢興,甚有鑒戒。司馬光 用心如此,古之良史無以加也。校書郎毛麾,朕屢問 以事,善於應對,真該博老儒,可除太常職事,以備討 論』。」

衛紹王大安二年詔儒臣編續資治通鑑

按,《金史衛紹王本紀》:「大安二年五月,詔儒臣編《續資 治通鑑》。」

哀宗正大三年置益政院備顧問講通鑑

按《金史哀宗本紀》:「正大三年八月辛卯,設益政院於 內庭,以禮部尚書楊雲翼等為益政院說書官,日二 人,直備顧問」按《百官志》:「益政院,正大三年置於內 庭,以學問該博議論宏遠者數人兼之,日以二人上 直備顧問,講《尚書》《通鑑》。名則經筵,實則內相也。」

世祖中統 年帝北征賈居貞陳說通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賈居貞傳》:「中統元年,授 中書左司郎中,從帝北征,每陳說《資治通鑑》」,雖在軍 中,未嘗廢書。

至元六年十二月詔以所譯通鑑節要頒行各路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選舉志》。「至元六年十二 月。以所譯《通鑑節要》。頒行各路。俾肄習之。」

至元八年,詔譯《通鑑節要》,教習諸生。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選舉志》:「世祖至元八年 春正月,立京師蒙古國子學,教習諸生,選子弟俊秀 者入學,以《通鑑節要》用蒙古語言譯寫教之。」

至元十九年四月,刊行《蒙古畏吾兒字通鑑》。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九年四月,刊行蒙古畏吾 兒」字所書。《通鑑》。

至元二十年,進所譯《通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相威傳》:「至元二十年,相 威進《譯語通鑑》,帝即以賜東宮經筵講讀,拜江淮行 省左丞相。」

仁宗延祐元年三月命譯寫通鑑切要者以進

按《元史仁宗本紀》:「延祐元年三月己酉,帝以《資治通 鑑》載前代興亡治亂,命集賢學士忽都魯都兒迷失 及李孟擇其切要者,譯寫以進。」

泰定帝泰定元年命儒臣以資治通鑑進講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元年二月甲戌,江浙行省 左丞趙簡請開經筵及擇師傅,令太子及諸王大臣 子孫受學。遂命平章政事張珪、翰林學士承旨忽都 魯都兒迷失、學士吳澄、集賢直學士鄧文原,以《資治 通鑑》等書進講。」

文宗天曆元年廉訪使鄭允中表金履祥所著通鑑前編上於朝

按《元史文宗本紀》,不載。按《儒學金履祥傳》:「履祥嘗 謂司馬文正公光作《資治通鑑》,祕書丞劉恕為《外紀》, 以記前事,不本於經,而信百家之說,是非謬於聖人, 不足以傳信。自帝堯以前,不經夫子所定,固野而難 徵。夫子因《魯史》以作《春秋》,王朝列國之事,非有玉帛 之使,則魯史不得而書,非聖人筆削之所加也。況左 氏」所記,或闕或誣,凡此類皆不得以辟經為辭。乃因 邵氏《皇極經世曆》胡氏《皇王大紀》之例,損益拆衷,一 以《尚書》為主,下及《詩》《禮》《春秋》,旁採舊史諸子表年繫 事,斷自唐堯以下,接于《通鑑》之前,勒為一書二十卷, 名曰《通鑑前編》。凡所引書,輒加訓釋以裁正其義,多 儒先所未發。既成,以授門人許謙曰:「二帝、三王之盛, 其微言懿行,宜後王所當法。戰國申、商之術,其苛法 亂政,亦後王所當戒。則是編不可以不著也。」天曆初, 廉訪使鄭允中表上其書於朝。

孝宗弘治 年修通鑑纂要

按《明外史張元禎傳》:「弘治中,遷南京太常卿,已修《通 鑑纂要》,召為副總裁,以原官兼學士。」

穆宗隆慶六年定午講講通鑑節要

按《明會典》,「隆慶六年定午講講《通鑑節要》,講官務將 前代興亡事實直解明白,講畢各退。」

神宗萬曆 年余繼登馮琦進通鑑講義

按《明外史余繼登傳》,「萬曆五年進士,歷右中允,充日 講官。時講筵久輟,侍臣無所納忠。繼登與同官馮琦 共進《通鑑》講義,傅以時政缺失。」

懷宗崇禎四年何如寵疏請時觀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