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7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胡廣傳》:「侍講王洪不得為學士,密疏廣父子祺知延 平府以罪死,廣預修《實錄》,不當隱其事。帝知子祺實 死於官,遂不直洪。已而命廣擇主鄉試者,廣以洪名 上,已得請,而洪復訐子祺事。帝怒,奪」其禮幣,出為禮 部主事。洪恚死。

《東湖樵夫傳》:「松陽王詔游治平寺,觀轉輪藏,藏上嚄 嚄有聲,異之。探得書一卷,載建文亡臣二十餘人事 蹟,楮墨斷爛,不可讀錄其可識者九人:梁田玉、梁良 玉、梁良用、梁中節四人皆定海人,同族,同仕于朝。田 玉,官郎中,京城破,髡髮為僧,遯去。良玉,官中書舍人, 變姓名,逾嶺至南海,寓市肆,鬻書以老。良用去為舟」 師,死於水。中節好讀《老子》《太元經》,去為道士。何申、宋 和、郭節,俱不知何許人,俱官中書。申使蜀,至峽口,聞 變,慟哭,嘔血,疽發背死。和及節變姓名,挾卜筮書,走 異域賣卜,客死何洲,海州人,不知何官,亦棄官為卜 者,客死。郭良,官籍俱無考,與梁中節相約,棄官為道 士去。餘十一人並失其姓名,於是詔為之贊,而縉雲 鄭僖紀其事為《忠賢奇祕錄》,傳於世。及萬曆中,又有 所謂《致身錄》者,云得之茅山道書中。建文時,翰林侍 書吳江史仲彬所述紀帝出亡後事甚具,若仲彬及 程濟、葉希賢、牛景先等,皆從亡之臣,又有廖平、金、焦 諸姓名,而雪庵和尚、補鍋匠等皆具有姓名官爵。科 臣歐陽調律上其書于朝,欲為請諡立祠。而錢謙益 著論辨其必無者十,引據精核,事竟寢。福王立,褒錄 遜國諸臣,禮部復以仲彬等名上,科臣李清摘其四 謬,亦格不行。始焦竑梓其書,繼華亭王廷宰復為纂 註,頗與鄭曉等所記相參錯云。廷宰,官知縣,有詩名。 《陳濟傳》:嘉興俞綱,由諸生繕寫《實錄》,試中書舍人,改 郕府審理正。景帝時,以兵部右侍郎入閣,參預機務。 《呂本傳》:嘉靖二十八年,廷推閣臣,帝見本及南京吏 部尚書張治名,曰:「此治本也。」遂擢本與治入閣參機 務。先是,張璧、許讚入內閣,嚴嵩不復赴閣,決庶政于 直廬,璧、讚一無所關,至治、本亦然,日坐文淵閣,披閱 累朝實錄而已。久之,始命治、本同入直。

《楊一清傳》:「《獻皇帝實錄》成,加太子太師,謹身殿大學 士。一清以不預纂修辭,不許。明年,大典」成,加一品俸。 《桂萼傳》:萼求與修「《獻皇帝實錄》,為閣臣所抑。」

《席書傳》:「以《獻帝實錄》成,進少保。」

《廖紀傳》,「《獻皇帝實錄》成,加太子太保。」

《黃鳳翔傳》,「隆慶二年,進士及第,授編修,教習內書堂。 輯前史宦官行事可為鑒戒者,令誦習之。萬曆五年, 張居正奪情,杖諸諫者。鳳翔不平,訟言于朝。編纂章 奏,盡載諸諫疏。」

《劉廷元傳》:「天啟六年,進左副都御史。忠賢因霍維華 言,命改撰《光宗實錄》。史臣未及改,廷元重論三朝舊 事,趣之。且劾廣西副使曹學佺私撰野史,淆亂是非, 宜立焚燬。學佺遂削籍。」

《洪文衡傳》:「何喬遠博覽好著書,嘗輯明十三朝遺事 為《名山藏》,頗行於世,然援据多舛云。」

《儒林傳》:「鄧元錫博極群書,所著《皇明書》行于世。」 《王允成傳》:「李希孔字子鑄,天啟三年,上折邪議以定 兩朝實錄,疏言神、光兩朝,宮闈之際,難言之矣,然而 不能掩也。乃纂修將欲告竣,而擁戴鄭氏者,敢於翻 騰筆舌,遷變是非,舉君父憂危鬱抑之苦境,置之罔 聞。奸雄睥睨攘竊之顯謀,同於風影,天下忠臣義士 之所」隕首濺血、爭大計者轉成大罪案,則何以稱《實 錄》,而亂臣賊子復何懼之有?請得而直折之。夫昔鄭 氏謀危國本,而左袒之者莫彰著於三王並封之事。 今秉筆者不謂非也,且推其功,至與陳平、狄仁傑並, 此其說不可解也。當日並封未有旨,輔臣王錫爵蓋 先有密疏請也。迨旨下禮部,而王如堅、朱維京、凃一 臻、王學曾、岳元聲、顧允成、于孔兼等苦口力爭,又共 責讓錫爵於朝房。於是錫爵始知大義之不可違,而 天下之不我予,隨上疏檢舉,而封事停也。假令如堅 等不死爭,朝房不責讓,將並封之事遂以定,而「子以 母貴」之說,且徐邀「定策國老」之勳。而乃飾之云:「旋命 旋引咎」,事遂以止。嗟乎!此可為錫爵諱乎哉?且聞錫 爵語人曰:「王給事中遺悔否?」以故事關國本,諸臣槁 項黃馘,終錫爵世不復起。不知前代之安劉復唐者, 誰阨王陵,使之不見天日乎?曾剪除張柬之、桓彥範 等五人,而令齎志以沒乎?臣所以折邪議者一也。其 次莫彰於張差闖宮之事,而秉筆者猶謂無罪也,且 輕其事;而列王大臣貫高事為辭,此其說又不可解 也。王大臣之徒手而闖至乾清宮門也,馮保怨舊輔 高拱,置刃其袖,挾使供之,非實事也。張差之梃,誰授 之而誰使之乎?貫高身無完膚,而辭不及張敖,故漢 高得釋敖不問,可與張差之事,造謀主使,口招歷歷 者比乎?昔寬處之以全倫,今直筆之以存實,以戒後, 自兩不相妨,而奈之何欲諱之?且諱之以為君父隱 可也,為亂賊輩隱,則何為?臣所以折邪議者二也。至 封后遺詔,自古未有。帝崩立后者,神祖肯抑情於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