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8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晁氏曰:皇朝宋庠字公序撰。自漢文帝後元戊寅,止周恭帝顯德庚申為九篇。以本朝建隆之元至慶曆辛巳為一篇。皆曰《統元》,以甲子貫之有五,號曰《正閏》。偽賊蠻夷,以王莽十九年繫孺子更始,以接建武東魏十七年附西魏豫王六年,天后十五年繫中宗緒神龍朱梁十六年通濟陰天祐續同光,捃晉恭帝禪宋之歲封魏明元泰常五年,尊北降南,始主正朔,乃《通譜》之斷意也。別二篇舉字為類,各以部分,曰《類元》。慶曆中上之,優詔褒焉。公武按《三國志》,魏景初元年丁巳,當蜀建興十五年。次年戊午,蜀改元延熙,訖二十年歲次丁丑,明年改元景耀。今《通譜》載蜀建興之號,止於丙辰,凡十四年。延熙改元在丁巳,且復增至二十一年,豈別有所據邪?歐陽公《集古錄》以《東魏造石像記》證《通譜》武定七年非戊辰,蓋自元象以後遞差一歲。公序聞之,以為宜易,遂著其事於譜。意者編簡浩博,不免時有舛誤也。

陳氏曰:其書曰《正》,曰《閏》,曰《偽》,曰《賊》,曰《蠻夷》,以正為主而附列其左,號《統元》,為十卷。其二卷曰《類元》,因文之同,各以彙別。

《編年通載》十五卷。

晁氏曰:皇朝張衡撰。衡觀四部書,至古今纂輯運曆書十餘家,皆淺陋揎釀,無足紬繹。

乃編歷代年。

號貫以甲子,始於帝堯,訖於國朝治平丁未,質之經史,資以傳記。百家之書,聖賢勳德,姦雄篡竊及蠻夷盜賊,凡繫於存亡綱紀之大者,無不詳錄。三千四百年,且刊正謬誤。如《史記》載舜年,《虞書》不同,《漢紀》載魏受漢禪,與《魏志》受禪壇碑各異之類,熙寧七年表獻之。

陳氏曰:其族父資質夫為之序。衡,嘉祐二年進士第一人。仕至集賢大學士。

《稽古錄》二十卷。

晁氏曰:皇朝司馬光君實編。起自三皇,止皇朝英宗治平末,至周共王庚申,始為編年。

陳氏曰:其表云:「由三晉開閏,迄於顯德之末造,臣既具之於《歷年圖》;自六合為宋,接於熙寧之元,臣又著之於《百官表》。乃威烈丁丑而上,伏羲書契以來,悉從論纂,皆有依憑」 ,蓋元祐初所上也。此書始刻於越,其後載刻於潭。越本《歷年圖》,譜論聚見第十六卷,蓋因圖之舊也。潭本諸論,各繫於國亡之時,故第十六卷惟存總論。

《朱子語錄》曰:「《稽古錄》一書,可備講筵官僚進讀。小兒讀《六經》了,令讀之,亦好。末後一表,其言如蓍龜,一一皆驗。」 又曰:「溫公之言桑麻穀粟,且如《稽古錄》極好看,常思量教太子諸王,恐《通鑑》難看,且看一部《稽古錄》,有不備者,當以《通鑑》補之。」 溫公作此書,想在忙裡做成,元無義例。

《編年紀事》十一卷。

晁氏曰:皇朝劉攽因司馬溫公所撰編次。

《累代歷年》二卷。

陳氏曰:司馬光撰,即所謂《歷年圖》也。治平初所進,自威烈王至顯德,本為圖五卷,歷代皆有論。今本,陳輝晦叔刻於章貢,以便觀覽,自漢高帝始。溫公《記歷年圖後》曰:「光頃歲讀史,患其文繁事廣,不能得其綱要。又諸圖分列歲時先後,參差不齊,乃止采共和以來,下訖五代,略記國家興衰大跡,集為五圖,每圖為五重,每重為六十行,每行紀一年之事。其年取一國為主,而以朱書佗國元年」 綴於其下,蓋欲指其元年以推二三四五,則從可知矣。凡一千八百年,命曰《歷年圖》。其書雜亂無法,聊以私便於討論,不敢布於佗人也。不意趙君摹刻於板,傳之蜀人,梁山令孟君得其一通以相示,始光率意為此書,苟天下非一統,則漫以一國主其年,固不能辨其正閏,而趙君乃易其名曰《帝統》,非《光志》也。趙君頗有所增損,仍變其卷帙,又傳寫多脫誤,今此淺陋之書既不可掩,因刊正使復其舊而歸之。

《疑年譜》一卷,《年略譜》一卷,「雜年號」附

陳氏曰:劉恕撰。謂「《春秋》起周平、魯隱,《史記》本紀自《軒轅列傳》首伯夷,《年表》起共和」 ,共和至魯隱,其間七十一年,即與《春秋》相接矣。先儒敘包羲、女媧下逮三代,享國之歲,眾說不同,懼後人以疑事為信書,穿鑿滋甚,故周厲王以前三千五百一十九年為《疑年譜》,而共和以下至元祐壬申一千九百一十八年為《年略譜》,大略不取正閏之說,而從實紀之。四夷及寇賊僭紀名號,附之於末。

《寶歷歌》一卷。

晁氏曰:未詳撰人。以開闢太古,迄於周世宗,正統帝王世次、諡號,成「七言《韻語》一通。」

《歷代紀元賦》一卷。

晁氏曰:皇朝楊備撰。次漢至五代正統年號為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