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8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官家言之。吾逮事宣仁聖烈皇后,求之古今,母后之賢,未見其比。因姦臣快其私忿,肆加誣謗,有玷盛德。建炎初,雖嘗下詔辨明,而史錄所載,未經刪改,豈足傳信後世?吾意在天之靈,不無望於官家也。朕每念此,惕然於懷,朝夕降一詔書,明載昭慈遺旨,庶使中外知朕之本意。」 臣勝非進曰:「聖諭及此,天下幸甚。臣」 等仰惟神宗、哲宗兩朝《實錄》,以太上皇帝聖意先定,爰命宰臣悉令刪修,故具載聖語於篇末云。

王氏《揮麈錄》曰:徐敦立云:「在館中時,見《重修哲宗實錄》,其舊書崇寧間率多貴游子弟以預討論,於一時名臣行事既多疏略,而《新書》復因之。於時急於成書,不復廣加搜討,有一傳而僅載歷官先後,且據逐人碑誌,有傳中合書名,猶云公者,讀之使人不能無恨。」

《徽宗實錄》二十卷。

晁氏曰:皇朝程俱撰。先是,汪藻編。庚辰以來詔旨頗繁雜,俱刪輯成此書,且附以靖康、建炎時事。陳氏曰:「《徽宗實錄》一百五十卷,監修宰相湯思退等紹興七年詔修,十一年先上六十卷,至二十八年書成。修撰官歷年既久,前後非一人。至乾道五年,祕書少監李燾言此書疏舛特甚,請重修。」 淳熙四年成,凡二百卷。《考異》百五十卷,《目錄》二十五卷。今百五十卷者,前本也。

《欽宗實錄》四十卷。

陳氏曰:乾道四年,修撰洪邁等進。

《高宗實錄》五百卷。

陳氏曰:慶元三年,修撰濟源傅伯壽景仁撰。初進二百八十卷,止紹興十六年。嘉泰二年,修撰建安袁說友起巖等。又進二百二十卷,止三十二年。

《孝宗實錄》五百卷。

陳氏曰:嘉泰二年修撰傅伯壽等撰進。中興以來兩朝五十餘載事跡,置院既久,不以時成。涉筆之臣,乍遷忽徙,不可殫紀。及「有詔趨進,則匆遽抄錄,甚者一委吏手。卷帙猥多,而記載無法,疏略抵牾,不復可稽。故二《錄》比之前世,最為闕典,觀者為之太息。」

《中興國史志》:「高宗命范沖重修《神錄》,已進而沖去國,尹焞繼之,又進《哲宗》。《徽宗實錄》,紹興未嘗成書,建炎後史牘不存,皆仰搜討,故猶多脫略,孝宗命李燾增修之。」 《欽宗實錄》,洪邁用龔茂良所補日曆,文直事核。《高宗實錄》,慶元、嘉泰間所上,時史無專官,莫知誰筆。《孝宗》《光宗實錄》,初以付龔敦頤,卒專委傅伯壽、陸游。《孝錄》,比諸《錄》為疏。

《高宗日曆》一千卷。

《國史日曆》,乃李燾等修進。自為序,略曰:「日曆起初潛,訖內禪,用《春秋》四繫之法,雜取左右史起居注、三省密院時政記及百司移報,綜錯成章,凡關於時,靡不畢載。前後所論著,共成一千卷,卷為一冊,總一千冊,謹繕進呈。顧惟紀述神聖之言動,事大體重,臣愚豈能獨任?加之歲周三紀,史非一官,掇緝穿聯,簡策繁」 夥,其間脫略抵牾,違失本真,安敢自保?在昔英主,往往指授,重加刊正。房元齡等進《武德》《貞觀》事跡,太宗更令紀實。如「臣妄庸於元齡,無能為役,姑自罄竭,強附於唐、虞氏史臣之義爾。」 《中興藝文志》:高宗日曆,初年者多為秦檜改棄,專政以後紀錄,尤不足信。韓𠈁冑當國,寧宗日曆亦多誣,後皆命刊修。然《高宗日曆時政記》亡失多。不復可攷。

《西漢詔令》十二卷。

陳氏曰:吳郡林虙德祖編。采括《志》《傳》,參之《本紀》,以示信安、程俱、致道。俱以世次先後各為一卷。差比歲月,摹而成書,且為之序。虙中詞學,為開封府掾。

《東漢詔令》十一卷。

陳氏曰:宗正寺主簿鄞樓昉暘叔編。《大志》用林舊體,自為之序。帝王之制,具在簡篇,後世不可及矣。兩漢猶為近古。愚未冠時,無書可觀,雖二史亦從人借。嘗於班書志、傳錄出諸詔,與紀中相附,以便覽閱。既仕于越,及得見林氏書,而樓書近出,其為好古博雅,斯以勤矣。惟平、獻二朝,莽、操用事,如「錫莽」 及廢伏后之類,皆當削去,而莽時尤多也。

《本朝大詔令》二百四十卷。

陳氏曰:寶謨閣直學士豫章李大異伯珍刻於建寧,云「紹興間宋宣獻公家子孫所編摹也」 ,而不著其名。始自國初,迄於宣、政,分門別類,凡目至為詳悉。

《玉堂制草》十卷。

陳氏曰:參政鉅野李邴漢老編承平以前制詔。

《元符庚辰以來詔旨》三卷。

晁氏曰:汪藻編。徽宗即位後詔旨,未全。

《中興玉堂制草》六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