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8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儒也,焉知禮?自西晉之亂,典籍泯絕,而班固所上《漢

儀》十二篇,湮滅不傳。沈文阿所云「奠贄不珪,致享無 帛,公王同璧,鴻臚奏賀」,今亦不可攷。《三禮疏》引通所 作《漢禮器制度》,唐初尚存,今學者不知其名物也,矧 三代之禮乎?六經樂已亡而禮無全經,雖《漢禮》與「律 令」同錄者,猶不得見之,有志古學者所為發憤太息 也。

《陳平六出奇計》

或問:「陳平六出奇計,其事可悉數歟?」曰:「古之謀人,本 於正而奇生焉;後之謀人,出於奇而詐生焉。正而為 奇,猶不失其正也;奇而為詐,一時之利,悠久之害也。」 夫子以正譎論齊桓、晉文,若陳平之奇,亦晉文之譎 歟?以《平傳》攷之,所謂奇計者,大略可睹。其間楚亞父 也敵國相傾之術,李斯、尉繚之故智,不足以為奇也。 其《夜出女子》滎陽東門也。使無紀信,捐軀誑,楚平之 計亦不得施矣。君臣以義相接,以信相孚,熊羆之士, 不二心之臣,所以保乂王家也。偽游《雲夢》以擒韓信, 是教高帝以詐也。君疑其臣,臣貳于君,叛者並起,高 帝傷于黥王之矢,偽游之計實啟之。至於平城祕計, 特救急之下策耳。匈奴見羸弱而伏奇兵,以平之,多 智曾不如一。婁敬既無料敵之謀,又無制勝之術,至 於危地而後為不得已之計,作史者諱而不言,以為 世莫得聞其祕也,乃所以為恥也。舉四事而觀,它可 知矣。奇不失正,其唯子房乎!平終身奇譎,謀兵則有 餘,謀國則不足,廷爭不若王陵之正,誅呂不若絳侯 之果,其以功名終,幸也。

《陸賈稱說詩書》

或曰:「《詩》《書》火於秦,天下無誦之者。」漢興,陸賈始以稱 說賈,其為儒者歟?曰:「學之為王者業久矣,高祖不知 學也。」當時言《詩》,有齊浮丘伯,高祖過魯,其弟子申公 從師入見于魯南宮,而高祖不能用也。言《書》有濟南 伏生,教于齊魯之間,至孝文時,乃詔掌故往受之,而 高祖未嘗問也。浮丘隱而不見,伏生耄而後有聞,此 「高祖不學之過也。古者立教造士,莫先乎《詩》《書》。陸賈, 辨士也,耳剽口誦而稱述之,若《二南》之正始,《二雅》之 言政,典謨訓誥之軌範,帝王所以脩身齊家治國平 天下者,賈何足以知之?」其言但知以為逆取順守,此 戰國駁雜卑陋之說,其所爭者,不過秦漢之失得,不 以堯舜之道告其君,不以孔、孟之訓格其君,賈焉得 為儒者哉?挾《書》之律未除,興學之路未廣,《大風》之歌 曰:「安得猛士而已。」求賢之詔曰:「賢士大夫肯從我遊 而已。」通經學,古之士不在列也。次律令,申軍法,定章 程,制禮儀,孔氏六藝之傳,不得與也。孝文好刑名,《黃》 《老》而《詩》《書》以異端廢;孝武有表章之名,而《詩》《書》以空 言廢;孝宣有講論之名,而《詩》《書》以法律廢,是《詩》《書》之 道未得一試,所存者章句訓故爾。漢終於雜霸道,而 士以經術為祿利之資。程子曰:「道不行,百世無善治; 學不傳,千載無真儒。」亦可歎夫!

《置酒沛宮》

或問《文中子》曰:「《大風》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何以 為霸心也?」曰:「『高帝以猛士取天下,而思得猛士以守 之,其心則霸者之心也。昔者成湯敷求哲人,俾輔于 爾後嗣,旁求俊彥,啟迪後人。武王詒厥孫謀,以燕翼 子』。周公曰:『繼自今後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王者守 天下之道如此,若猛士可與除亂,不可與守成。秦有」 王翦、蒙恬,非無猛士也,其效可睹矣。呂后之悍戾,太 子盈之柔弱,帝屬意於趙王如意之類己,適庶之分 未定,變故邇在閨闥,不在四方萬里之遠,求天下之 真賢實德,以輔翼太子,嚴內外之辨,以抑母后與政 之萌,事無大於此者。夫子緩顓臾而急蕭牆,帝豈未 之思乎?且漢所謂猛士,莫若信越布敖功高猜貳,相 繼夷滅,韓信、陳豨襲跡而動,故人之綰,亦不自保,猛 士其可恃以守天下乎?彊如周昌,不能留趙王之行; 智如子房,僅能致商山之老,帝何以為歲暮之託乎? 帝之詔有曰:「王者莫高於周文,霸者莫高於齊桓,皆 待賢人而成名。」夫周文之事,非帝所敢望,齊桓身後 之禍,帝亦念及此乎?是以知王道悠久而無弊,霸功 淺近而易毀,此霸心所以為高帝累也。君子臨大節 而不可奪,可以託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非武猛者 所能也。在《易》師之上六,開國承家,小人勿用,一於用 猛士,而不慮其必亂邦,此唐太宗誤於託李勣也。漢 之大臣,知事君之義者,一王陵爾,而不能止諸呂之 不王。它日平、勃之謀幸而成,否則漢其殆哉。

《過魯祠孔子》

或問:「高帝不脩文學,何以祠孔子曰:『聖人之道,萬古 如日月。戰國自紛爭,秦自阬焚,不能晦其明也。《易剝》 之上九曰:『碩果不食』』。」在天地未嘗一日無陽,在人未 嘗一日無天。理剝盡於上,復生於下,道不可終泯也。 太史公曰:「高帝誅項籍,舉兵圍魯,魯中之儒尚講誦, 習禮樂,弦歌之音不絕。豈非聖人之道化,好禮樂之」 國哉!然則帝之過魯而祠孔子,亦有感於斯乎?帝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