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8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南,而漢地在湟河之北,謂之屬國,存其國號而屬漢, 朝置都尉以主降者。然羌之為患,非自屬國始也。自 王莽末,西羌寇邊,入居塞內,金城屬縣,多為虜有。建 武中,隴西太守馬援破先零降之,徙置天水、隴西、扶 風三郡。永平中,竇固、馬武擊滇吾,降之,徙置三輔。時 建都河洛,關中空虛,於是羌虜始熾,陸梁、涼、雍,蹂躙 涇、隴,來如風雨,去如絕弦。段熲奮熊羆之勇,殄殲無 遺育,寇難略定,漢祚亦衰。西晉之亂,姚氏之羌種居 扶風,遂與劉石並據中華,其失自東漢徙於三輔始, 或以充國遷先零內地為非。又謂「得之於屯田,失之 於屬國。」不知金城非內地也,不得不為充國辯。

《蓋寬饒奏封事》

或曰:「寬饒之直似汲黯,孝武能容黯,而孝宣不容寬 饒,何歟?」曰:「於《傳》有之。犯上干主,其罪可救。乖忤貴臣, 禍在不測。故忠諫之士不難於萬乘之君,而難於帷 闥之臣。劉陶死於漢,孟昭圖死於唐,皆庸闇之主也。 孝宣之英明,而仇直言,戮正士,無異於庸闇。寬饒非 忤孝宣也,忤恭、顯也。二豎以明習法令,典樞機,駸駸」 竊福威之柄。寬饒刑餘,周、召法律、《詩》《書》之語,切中膏 肓,二豎所深忌。執金吾之議,朋姦迷國者也。寬饒既 不免,而殺蕭望之、張猛,京房之兆已形矣。《詩》曰:「如彼 雨雪,先集維霰。」二疏,王吉見幾而作,懼昏椓之禍也。 先王求哲人以輔後嗣,昭令德以示子孫,孝宣學《穀 梁》《春秋》而違不近刑人之戒,自謂雜「霸道。」而齊桓寵 之,「失躬蹈之,豈所以垂裕後昆乎?」《戰國》《維》之 說,謂便辟左右得之於內,則大臣為之。矣。故「日月」 於外,「其賊在內」,刑餘之在斯。日月之光者歟。《太 元》曰:「月闕,其搏不如開。」曰:「明,始退也。」孝宣之治,如 既望之月。其明猶在相位,而無正君之學。惜哉。

《丙吉知人》

丙吉薦杜延年于定國、陳萬年,上稱「吉為知人。」

或曰:「丙吉薦延年定國,可謂知人矣。」萬年賂遺外戚 許史,傾家自盡,尤事樂陵侯史高。丙吉病中,二千石 上謁問疾,遣家丞出謝,謝已皆去,萬年獨留,昏夜乃 歸。然則吉悅萬年之佞而薦之,焉得為知人?曰:「孔子 云:『遠佞人甚矣,佞人之難遠也!魏勃之埽門而曹參 賢之,張湯之造請,不避寒暑而公孫弘稱之,躁競者』」 入青雲,恬靜者委泥塗,風俗日壞,世道益以汙濁,故 佞人之惑,與鄭聲同,非剛明之賢,孰能遠之?蓋司隸 無許、史之屬,則罹大戮;陳萬年有許、史之援,則列三 公。孝宣之政,大略可睹。丙吉號為賢相,猶愛巧媚而 樂趨附,若蕭望之以禮節倨慢之憾,不能如祁奚之 稱解狐也。吉尚得為知人乎哉?唐張九齡亦名相也, 喜蕭誠之軟美,而憚嚴挺之之苦勁,況不如九齡者 乎?堯舜畏巧言難任人,周公戒成王勿以憸人,懼其 易溺也。陳萬年諂丙吉而竊高位,垂沒又以教其子, 是佞人之根滋蔓無窮,末流波蕩,為孔光之諂董賢、 王莽,而漢鼎遂移,故曰「佞人殆。」

《匈奴款塞請朝》

或曰:荀悅謂蕭望之之議,僭度失序,以亂天常,非禮 也。然則丞相御史之議是歟?曰:《春秋》「公會戎于潛。」《胡 文定公傳》曰:「無不覆載者,王德之體;內中國外四裔 者,王道之用。以諸夏而交外,致金繒之奏,其策不可 施也;以四裔而朝內,位侯王之上,其禮不可行也;以 羌種而居塞內,萌猾夏之階,其禍不可長也。」荀悅之 論,合乎《春秋》矣。或曰:甘露三年,呼韓邪來朝,龍駕帝 服,鳴鐘傳鼓於清渭之上,南面而朝單于,朔《易》無復 匹馬之蹤,漢之極盛也。時王政君已在太子宮,是歲 成帝生,漢之亡始於此。其消息盈虛之運歟?曰:《否》之 九五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大傳》曰:『君子安而不忘 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故盛之」極,衰之萌也。儆 戒無虞,聖人謹焉。齊桓公七年,始霸,會諸侯。干鄄十 四年,陳完自陳來奔,篡齊者已在齊矣。渭橋之謁,人 皆以為漢喜。甲館畫堂,實兆新都。可不懼哉!《孟子》曰: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晉范 文子欲釋楚以為外懼。蕭魚之會,魏絳有居安思危 之規,漢廷無直言骨鯁之臣,玩其所喜,忽其所懼,漢 之憂不在匈奴而在宮闈,不知「苞桑」之戒故也。《大過》 受之以坎,《既濟》終於未濟,作《易》者其知幾乎。

《元帝節儉》

貢禹為諫大夫言節儉

或曰:「文帝以節儉而昌,元帝以節儉而衰,儉不足尚。」 歟曰:「君道有要辨,君子小人而已。」甚矣,元帝之似唐 文宗也。劉蕡《對策》曰:「漢元帝即位之初,更制七十餘 事,其心甚誠,其稱甚美。然而紀綱日紊,國祚日衰,姦 宄日彊,黎元日困者,不能擇賢明而任之,失其操柄 也。」蕡之言,所以規文宗也;元帝所以失操柄者,史高 秉政於外,恭、顯竊權於中,戚宦締從,讒邪用事,此宣 帝授任之失,國柄不歸於忠賢。元帝不知君子小人 之辨,善善不能保而君子之道消,惡惡不能去而小 人之道長,細行之修飾,庶事之紛更何取焉?君德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