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8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僭竊之舉,可謂弗念厥紹矣。自周轍之東,日轂冥 濛,眾星爭耀。《春秋》書「齊侯衛魯,胥命於蒲。」胥命云者, 交相命而相推長,是為霸者之始。今也齊魏之相王, 是為僭王之始。王綱失而霸興,霸圖亡而侯僭,世變 至是而極,中夏胥為夷矣。其後秦、韓、燕、趙、宋皆稱王, 志驕氣盈,猶以王為卑也。赧之二十七年,秦稱西帝, 而致東帝之號於齊。五十七年,魏使新垣衍說趙,欲 共帝秦。噫胡然而王也,胡然而帝也?三綱淪,九法斁, 披披籍籍,至呂政而未止;亂稔惡熟,至漢而後定。嘗 謂《春秋》書吳、楚,皆曰:「子記戰國之事者,於七國當以 周爵書之」,乃合《春秋》之法。

蘇秦合六國從

或問:「孟子以公孫衍張儀為妾婦之道,而不及蘇秦。 司馬公謂『合從者六國之利,則蘇秦在所取乎』?」曰:「石 林葉氏謂蘇秦學出於揣摩,未嘗卓然有志。天下反 覆無常,不可一道,度其隙可入則為之,此揣摩之術 也。故始說周顯王,不能用,則去而之秦;再說秦孝公, 不能用,則去而之燕。其所以說周者不能知。若秦孝」 公聽之,必先為衡說以噬六國,幸燕文侯適合而從 說行爾,君子奚取焉?合從六國之利,司馬公言當時 之事勢,非取蘇秦也。夫以利合者,亦以利離。蘇秦之 說。六國,以利害言,不以義理言。孟子謂宋牼曰:以利 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 軍之士樂罷而悅於利也。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 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言仁義,戰國之君以為迂。然 仁義之交為可久,利交其能久乎?無禮義忠信誠慤 之心,此蘇秦之從約,所以僅踰年而解也。六國之君, 儻能循天理,去人欲,我以吾仁,秦以其暴,我以吾義, 秦以其詐,自反而縮,求以勝秦,盟會不膠漆而堅,信 誓不金石而固,我為「湯武,彼為桀紂,率親附之民,攻 殘虐之國,如春融冰泮,何畏乎?」彊!秦漢之初興,楚至 彊也,漢至弱也,仁不以勇,義不以力,董公一言,五諸 侯不約而從,漢直楚曲於是分,而天下遂定於漢。孟 子之言,不用於齊梁,及董公用之以成高祖之業,孰 謂仁義為迂哉?惟仁義可以合諸侯,非辯士所知也。 《春秋》美蕭魚之會,鄭不背晉者二十四年,賢於蘇秦 洹水之盟遠矣。

楚趙魏韓燕伐秦以下慎靚王時事

或問:「五國攻秦,何以皆敗?」曰:「兵權以一而彊,兵謀以 賢而臧,兵勢以和而克。《春秋》書召陵之盟,齊桓為盟 主,帥六國之師伐楚而楚服,其權可謂一矣。管仲為 謀主,責楚以包茅之貢,其謀可謂臧矣。近而七國,遠 而江、黃,莫敢不從。師克在和矣,故能安中國而免民 於左衽。秦為不道,𢵧然有吞兩周兼六國之志。荊楚 猾夏,未若秦之甚也。上無天子,下無方伯,亦惟友邦 冢君,脩爾車馬,儆爾師徒,式遏亂略。」以《世家》攷之,蘇 秦約從山東六國共攻秦,楚懷王為從長,至函谷關, 秦出兵擊六國,六國兵皆引歸齊。獨《後年表》《通鑑》書 五國不言齊,以其後諸國之約也。以賈生《過秦》攷之, 有宋、衛、中山亦不書,無益於勝負,不足書也。《易》之《師》 曰:「在師中吉而從長。」乃闇弱之楚懷,視齊桓之霸,不 其遠乎?又曰:「小人勿用而約從。」乃變詐之蘇秦,視管 仲之謀,何其謬乎?又曰:師出以律,六國當協心以擯 秦,一齊乃退縮而居後,視七國之同力,江黃之來會, 寧無愧乎?有是三者焉,往不敗,英雄如連雞不俱棲, 是自敗也,非秦敗之也。蘇秦斃於齊,張儀誑於魏,衡 人之說行,從人之交散。《詩》曰:「謀猶回遹,何日斯沮。」楚 懷一誤乎商於之欺,再誤乎藍田之襲,三誤乎武關 之誘,辱身僨國,自蹈危亡,況能主從約哉?善用之,則 師直為壯,雖一旅可以勝;不善用之,則眾散為弱,雖 九國無能為。

燕昭王問郭隗以下赧王時事

燕昭王問郭隗曰:「得賢士與之共國,以雪先王之恥。」 或問之曰:「燕昭王可謂賢君歟?」曰:「復讎,天下之大義 也。記《禮》者曰:『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寢苫枕干,弗與共 天下』。此天之經,地之義,所謂民彝也。周幽之禍,申侯 為之,平王忘讎而戍申《揚之水》之詩,所以怨文侯之 命,無哀痛之辭,《周書》終焉,而《春秋》於是始。若燕昭之」 為子,可謂孝矣。漢世祖得一鄧禹,而復高祖之業。昭 烈得一諸葛孔明而信大義於天下。有一賢與之謀, 可以興衰撥亂,可以扶持綱常。昭王得一樂毅以弱 燕報彊齊,雪先君之恥而一洒之,天衷以位,人紀以 立,豈惟戰國之賢君,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齊 之稷下聚游談以徼虛譽焉耳。昭王誠孝之心,招徠 感動,而真賢為之用。湯之於伊尹,桓之於管仲,尊德 樂道,將大有為,昭王蓋庶幾焉。昔者夫子作《春秋》,正 人倫,存天理。深罪魯莊無父而婚其讎。楚昭圍蔡稱 爵,見蔡且得報,而楚子復讎之事可恕。吳夫椒之戰, 復父讎也,非報怨也,則削而不書,以為常事也。故《春 秋》之義,至燕昭而益明,彼齊襄公,何足以語此。

趙武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