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0 (1700-1725).djvu/1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祖靖難北服,元冥助順,于是祗奉太和之祀,赫著域 中。齊雲山屬徽郡,東南一喬嶽也。由宋來有,元帝行 宮在焉。世廟中興,以禖禱驗,于是祓而望拜,遣祠官 至山告禱如儀,間歲屢至。尋出內府錢幣作宮觀,增 廣壇場,鳩繕庀葺,弘于前勩。吉玉昭格,迪隆天造,遐 不煌煌煜煜。鬯于純精哉山。故未有志于時。柱史莫 公如士。持節功竣,屬休丞方君萬有及不佞國黃 進士雲龍、吳博士子玉、詹吏部景鳳志之草甫就而 未及行。後二十年,而司馬汪公道昆自閩歸,屬門士 黃生《天全志》之草,再更而未及就,掌故者病焉。又十 年而今上御極,益嚴神人之祀,遣官祀如世廟禮,十 方士人奔走祈禱不下。太和宮殿精舍亭榭之設,月 增而歲飾,藻煥儼翼,視前十倍勝矣。歲癸巳,余謝政, 歸而謁帝程生涓、吳生文璧,從山中羽士逆余嶽麓。 既禮帝畢,道紀程天寧、提點汪時章、金輔經帥其徒 侶稽首而告:「山之有文字,自先少師公泌署雲巖始; 山之有紀載,自少傅公《嘉靖志》」始。乃今遞志遞亡,方 冊何在?往屬滇幕,君族子璣概舉而臚列之,志草略 「具《殺青業》,竟追故實而補缺典。儻然邀帝君之靈,惟 少傅公序矣。」不佞唯唯。齊雲之棲帝真久矣,測野在 牛斗之墟,而虛危之宿值焉。清淑扶輿,磅礡百餘里。 其峰巒崖壑泉水洞梁之勝,瓌瑋奇怪,千億不可名 狀,居然與太和埒,蓋太始氏之所判澄凝匹溟渤者 也。夫以封禪告成之主凡七十二家,「而混沌結繩者 且半之,至於今,而後膺封祀,名海內,豈天之愛道,地 之為章,俟時而不取遽哉?是亟宜志也已。」余獨靳夫 今之崖壁鐫題且遍,而無舉宋以上者,志於何有?程 生進曰:「桑酈氏之《水經》微載之,作者或待索焉。又靳 夫海內之士,梯航呼號,接踵玆山,望若慕而即若素, 神所從妙者,志於何有?」吳生進曰:「此以其神神,彼以 其人神,無方無體,人神合矣。」不佞逓領之,善矣。夫人 之謬太史公也,近有一武當而不能舉,何論齊雲,又 烏睹所謂崑崙者乎?甚矣齊雲之山,志之不可以已 也。揚元畤之隆,大帝居之貺,彰山川之靈,進之則討 曩昔,幽之則嚴禮樂,細之則拾遺佚,作者之善物備 矣。匪「直畿輔黃圖之光,聖天子恭默昭假之化,所施 及隆遠哉。」眾曰:「善。」乃屬諸羽士載之。

《蔣超大峨山志》

按釋丈雪通醉序崇禎辛未春有友人靈筏澹竹行年俱上下也每談及普賢願王客吾國中其來久矣詢其往哲大半悉是量山楫水之儔並沒半人扭象

王鼻孔與大士佛法相見,徵別臧否,於是摳衣,宿陵 雲臺。平視三峨,俯窺二水,而波心一峰卓立,其大如 彈,名曰烏尤。截彼狂瀾,匪特殺水之怒。傍有黑魚數 尾,望人影而來,似有近余聽法之狀。嘗憶東坡曰:「天 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嘉之山水在凌雲。」徘徊 久之,弗忍舍去。黎明渡明月湖,宿絲水巖,而矮屋跨 「溪荼。」馥郁,即孫知微請僧誦《寶塔品》處也。其磨巖 詩句,大非煙火語。明日陟綏山,睥睨小穴,有「蝙蝠大 如箕子扇,水羊輸與葛由騎」之句。次過種玉溪,抬眸 見兩山相對,勢若蛾眉。其重巖複澗,雙橋鎖千載之 洪濤;淺谷迷離,四會聚萬年之風脈。前者楚狂接輿 隱於此,魯直太史易為歌鳳臺,希夷陳公草。福壽處, 峨樓矗。《初地燈傳》。「長巖峭拔,跨虎溪而高遮日月;弱 柳垂絲,牽象鼻以遠接崑崙。誠南戒之君山群岫,猶 波臣也已。凡來往者,輿不可以足代,足不可以手代。 登其堂,則穆穆肅肅,明明斤斤者耶?」埒崖之東,伏羲 洞敞。有隱士數輩,以青藜作杖,卷葉為冠,設秫飯杞 菊,美如甘露。旁有小洞,水石清泠,先是女媧氏鍊石 之所,沉吟久之,天上雞鳴,雲中犬吠,尋聲而去。數里 一曲,直造八十四盤之左右門,斜跨枯樁,腹中有老 僧安禪制毒龍之舊榻。萃萃含識,望塗知往。偶行腳 僧數數而來,逆而問曰:「願王安否?」其僧懵然下去。次 登絕頂,去天尺五,寺顏光相,六窗豁然陶陶焉,眼橫 鼻直,而山色溪聲代為說法,熾然說無間歇,誠海內 應真之灋匠也。筏竹洋洋曰:「眼見不如耳聞。」余且行 且語曰:「且莫草草,待吾驗過。」明晨再詣榻前,從西過 東,從東過西,亭亭然曰:「我從來疑著者漢」彼亦良久, 遂背法堂,著草鞋之別峰矣。邇者蜀難漸平,弗覺四 十餘稔。樂來日之有繼,傷頹年之莫纂。俄金壇蔣太 史諱超,號綏庵,解組隱於伏虎寺之蘿峰庵,禪坐之 餘,重修《山志》。於壬子長至日,耑使齎稿欲弁,語曰:「因 獲披覽,一言三復,文清淥水,理破秋毫。貧道戒行多 闕,化術無方,宅身荒谷。三十年來,狎魚鳥以唱樵歌, 習禪那而思般若。以此挨日,分填溝壑,不謂耆年,運 屬休明,爰峨峰之秀拔,雅出群巒之表。右觀突厥,左 挹弘農,東極嵩少,南覯祝融,而大千世界,在人眉目 中矣。自盤古劃天地之氣,艮於西南,下斷橫江,上絕 岷瓦,順流而矚,若脫葉之浮水面。公靜於中,口講手 畫,委曲周悉。貧道言淺辭拙,理不宣心,若是象五,鼻 孔遼天,時普賢即山,山即普賢,更於何處覓眾生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