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0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斯極盛已,乃令列郡各上所志,以大一統之規。故夫臚文章,崇道義,纂敘鴻業,以翼休明,固司牧之職也。而竭智計,羅放失,潤色駿猷,以資探討,亦學士名流之任也。則參合同異,釐正龐雜,用俾一郡之書,比於列侯之史,其事傳,其人傳,其文傳也。於以上之司徒,以備《小史》《外史》之遺。余不佞幸,藉手告成事矣。

皇清重修台州府志十八卷

知台州府鮑復泰序古者外史掌四方之志

故九州之志,謂之《九丘》。是志也,即史也。郡邑之志,即郡國之史也。所以任土作貢,見於《夏書》;職方保障,載在《周禮》。自漢以來,作史者亦皆有志。上則天文,下則地理,中麗人事,甚鉅典也。今

天子端拱垂裳,車書一統,薄海內外,莫不「來王畢載。」

圖籍幅員之廣,前未之有。乃

詔史臣修《一統志》。如古之「九丘」、《禹貢》《職方》然夫統志

以《省志》為歸,《省志》以「郡志」 為準,《郡志》以「邑志」 為的,則《郡志》為承上起下之文,其宜修也,尤為最急矣。前是

今上十有七年,余奉

簡命來守台郡,下車之日,即詢之《三台郡志》,僉曰:郡

志之不修,三閱甲子。自明朝弘治迄今,杳無編葺。雖有赤城新、舊二志,兵燹之後,遺毀無存;多方購求,僅得一冊;又皆斷簡殘篇,磨滅難考。余念「郡志」 為六邑之綱領,天地之生成、山川之形勝、風俗之淳漓、政治之得失、人物之盛衰,於此係焉,何可闕而不修?即謀之六邑令長,先修邑志,摘抉經史,諮諏故老,摭遺事於殘碑斷石之間,訪陳跡於荒墟廢址之內,彼此更定其是非,古今互求其實跡。載籍極博,綱目悉收。如弘治以前尚有舊志者,刪訂其訛;弘治以後原無新志者,增補其闕。至今歲春王五年有餘,而眾槁始集,六屬邑志,亦次第輯呈。余實不敏,不敢以纂修自任。恭逢大觀察司直鄭公,文章山斗,洵足起衰振弊。在籍少司寇馮再來先生,博通典故,專任編纂,更佐之以洪虞鄰、葉修卜、何石湖三先生及明經張子天佐、文學戴子慶華,不數月而「郡志」 告成矣。適會有修志之命,院司檄催如火,獨《台志》先上達,較之杭、紹為全備云。此固予數載搜採成於一旦,人服予先見之明,尤歎觀察、司寇諸公裁纂之功,偉而且速也。第觀斯志者,方輿可以悉形勝,建置可以明制度,典禮可以敦教化,財貨可以權國計,賦役可以辯則壤,官師可以知政治,選舉可以礪節志,人物可以覺德行,藝文雜志可以覘世風。有台百世之上、百世之下,共相興起者,舍郡志其誰歸?正可與《九丘》之志、《禹貢》、「職方」 之書同日而語耳。是役也,總裁編纂,予不敢任其間督輯攷覈,不辭勞,不任恩,不避怨,事取其核,議取其公,寧過嚴,毋過寬,遂予修志之初心,上之副

《聖天子一統車書》之盛次之,應院司詳慎之求,下之

備三台文獻,一百八十年之闡微表異,知我罪我,弗遑恤也。書凡十八卷,計二千餘紙。其鋟板繕印,工價約費不貲,悉余自捐己囊,不勞民力,不傷民財,所以成之者亟也。或曰,康熙十二年曲沃衛相國起於田間,奏允修《天下郡邑志》,前守高公應

詔開館纂修《郡志》,會以兵變,遂爾中止。今子大夫蒞

「任之始,即以修舉自任,卒成厥志,豈非待其人而後行乎?」 予曰:「唯唯否否。勝舉有時,重非其人也。余繄何人,敢肩鉅事?待其人而後行,則有觀察、司寇諸公矣。」

皇清重修處州府志二卷

知處州府王崇銘序朝有史郡有志由來舊

矣。《禹貢》詳記封濬,《周官》首重職方。歷傳而下,遞有紀載。不特㨿事矚形,亦將因文昭義。大書特書附書。《春秋》志也,志者志也,志在即義在省。千古以下之書,如見千古以上之志焉。若夫星河昭方土之分,雲物著山川之異,志之一成不易者也。騶虞挺生,麗斑文之蔚;鵷雛間出,露五采之章,志之有開必謝者也。稟經製式,典則極於周詳,酌流溯源,法度彌其明備。志之窮久則變者也,皆淺乎言志也。聖賢所載,傳理而不傳事,史籍攸存,見影而非執形。若必循文而索鑒,是猶執夢以求鹿也。《余佩》

命刺史括蒼,下車日,「即攷風俗,稽文物,審民情」,謂詳

是者必有志而幕屬告余。前此惟何賓巖、王石門先後撰述稱備,鼎革之會,散亡其半。僚友廣陽張紫垣與同事諸賢方邵村較葺其殘缺,將垂成,余因綜其散帙並新訂而詳加覈焉。自亥至今十六載內,天時人事,可謂表裏相宣,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