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3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六十一卷目錄

 諸子部彙考十五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七醫家 雜藝術

經籍典第四百六十一卷

諸子部彙考十五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七

醫家

《黃帝素問》二十四卷。

晁氏曰:昔人謂《素問》者,以《素書》黃帝之問,猶言《素書》也。唐王冰注。冰謂「《漢藝文志》有《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兼《靈樞》九卷,迺其數焉。」 先是,第七亡逸,冰時始獲,乃詮次注釋,凡八十一篇,分二十四卷。今又亡《刺法本論》二篇。冰自號啟元子。醫經之傳於世者多矣。原百病之起瘉者,本乎黃帝;辯百藥之味性者,本乎神農;湯液則稱伊尹三人皆古聖人也,憫世疾苦,親著書以垂後。而世之君子不察,乃以為賤技,恥習之由此。故今稱醫者,多庸人,治之失理,以生為死者甚眾。激者至云:「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豈其然乎?故予錄醫頗詳,《隋志》以此書為首,今從之。

陳氏曰:黃帝與岐伯問答,《三墳》之書無傳,尚矣,此固出於後世依託,要是醫書之祖也。唐太僕令王冰注,自號啟元子。按《漢書》但有《黃帝內外經》,至《隋志》乃有《素問》之名,又有全元起《素問注》八卷。嘉祐中,光祿卿林億、國子博士高保衡承詔校定補注,亦頗采元起之說,附見其中,其為篇八十有一。王冰者,寶應中人也。

《靈樞經》九卷。

晁氏曰:王冰謂此書即《漢志》《黃帝內經》十八卷之九也。或謂好事者於皇甫謐所集《內經倉公論》中抄出之,名為古書也。未知孰是。

呂楊注「《八十一難經》五卷。」

晁氏曰:秦越人撰,吳呂廣注,唐楊元操演。越人,渤海人,家於盧。授桑君祕術,明洞醫道。世以其與黃帝時扁鵲相類,乃號之為扁鵲。采《黃帝內經》精要之說,凡八十一章。以其旨趣深遠,未易了,故名《難經》。元操編次為十三類。

陳氏曰:《漢志》亦但有《扁鵲內外經》而已,《隋志》始有《難經》,《唐志》遂屬之越人,皆不可攷。「難」 當作去聲讀。

丁德用注《難經》五卷。

晁氏曰:德用以楊元操所演甚失大義,因改正之。《經》文隱奧者,繪為圖。德用,濟陽人,嘉祐末其書始成。

陳氏曰:序言「太醫令呂廣重編此經,而楊元操復為之注。覽者難明,故為補之,且間為之圖。」 首篇為診候最詳,凡二十四難。蓋脈學自扁鵲始。

虞庶注《難經》五卷。

晁氏曰:皇朝虞庶注。庶,仁壽人,寓居漢嘉。少為儒,已而棄其業習醫,為此書以補楊、呂所未盡。黎泰辰治平間為之序。

《金匱玉函經》八卷。

晁氏曰:漢張仲景撰,晉王叔和集。設答問雜病形證、脈理,參以療治之方。仁宗朝,王洙得於館中,用之甚效,合二百六十二方。

陳氏曰:林億等校正此書,王洙於館閣蠹簡中得之,曰《金匱玉函要略方》,上卷論傷寒,中論雜病,下載其方,并療婦人,乃錄而傳之。今書以逐方次於證候之下,以便檢用。其所論傷寒,文多節略,故但取雜病以下,止服食禁忌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而仍其舊名。

仲景《傷寒論》十卷。

晁氏曰:漢張仲景述,晉王叔和撰。次按《名醫錄》云:「仲景,南陽人,名機,仲景其字也。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以宗族二百餘口,建安紀年以來,未及十稔,死者三之二,而傷寒居其七」 ,乃著論二十二篇,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二方。善醫者或云仲景著《傷寒論》,誠不刊之典。然有大人之病,而無嬰孺之患,有北「方之藥,而無南方之治,此其所闕者,蓋陳蔡以南,不可用柴胡、白虎二湯治傷寒」 ,其言極有理。

陳氏曰:「其文辭簡古奧雅,又名《傷寒卒病論》」 ,凡一百一十二方。古今治傷寒者,未有能出其外者也。

《脈經》三卷。

晁氏曰:題云「黃帝撰。」 論診脈之要,凡二十一篇。

王叔和《脈經》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