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3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和中進士也。而曾慥《集仙傳》稱「呂巖之後有施肩吾,撰《會真記》」 ,蓋別是一人也。

晁氏曰:「言煉養形氣,補毓精神,成《內丹》」 之法,凡三十五篇。

《鍾呂傳道記》二卷。

陳氏曰:施肩吾撰。敘鍾離權、雲房、呂巖、洞賓《傳授論議》。

《降聖記》五十卷。

晁氏曰:皇朝丁謂撰。大中祥符五年十月十七日。聖祖降七年,謂請編次事跡,詔李維綬、晏殊同編,天禧元年上之。

《先天記》三十六卷。

晁氏曰:皇朝王欽若集。聖祖趙諱,即軒轅皇帝也,故欽若奉詔編次傳記黃帝事跡上之,賜名《先天記》。御製序冠其首。

《集仙傳》十二卷。

陳氏曰:曾慥撰。自「岑道願」 而下一百六十二人。

《雲笈七籤》一百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張君房等纂。君房祥符中謫官寧海。時聖祖降,朝廷盡以祕閣道書付杭州,俾戚綸、陳堯臣校正。綸等同王欽若薦君房專其事,君房銓次得四千五百六十五卷,於是掇其蘊奧,總萬餘條,成是書。仁宗時上之。

陳氏曰:「凡經法符籙、修養、服食,以及傳記,無不畢錄。」 頃於莆中傳錄纔二冊,蓋節本也。後於平江天慶觀《道藏》得其全錄之。

《道藏書目》一卷。

晁氏曰:皇朝鄧自和撰。《大洞真》部八十一秩,《靈寶》《洞元》部九十秩,《太上洞》部三十秩,《大真》部九十六秩,《太平》部一十六秩,正一部三十九秩,凡六部三百一十一秩。

《右神仙家》

晁氏曰:「序《九流》」 者,以謂皆出於先王之官,咸有所長,及失其傳,故各有弊,非道本然,特學者之過也,是以錄之。又有醫卜、技藝,亦先王之所不廢,故附於九流之末。夫儒、墨、名、法,先王之教;醫、卜、技藝,先王之政,其相附近也固宜。昔劉歆既錄神仙之書,而王儉又錄《釋氏》,今亦且循之者,何哉?自漢以後,九流浸微,隋、唐「之間又尚辭章,不復問義理之實,雖以儒自名者,亦不知何等為儒術」 矣,況其次者哉?百家壅底,正塗之弊雖息,而神仙服食之說盛,釋氏因果之教興,雜然與儒者抗衡,而意常先之。君子雖有取焉,而學之者不為其所誤者鮮矣,則為患又甚於漢。蓋彼八家皆有補於時,而此二教皆無意於世也。「八家本出於聖人,有補於時。特學者失之,而莊老猶足以亡晉,申、商猶足以滅秦。」 況二教無意於世,不自附於聖人。若學而又失之,則其禍將如何?故存之以為世戒云。

東坡蘇氏上清儲祥宮碑曰:「臣謹按道家者流,本出於黃帝老子,其道以清淨無為為宗,以虛無應物為用,以慈儉不爭為行,合於《周易》何思何慮,《論語》仁者靜壽之說,如是而已。自秦漢以來,始用方士言,乃有飛昇變化之術,黃庭大洞之法,太上天真木公金母之號,延康赤明,龍漢開皇之紀,天皇大一、紫微北極」 之祀,下至於丹藥奇技,符籙小數,皆歸於道家,學者不能必其有無。然臣切論之,黃帝、老子,道之本也,方士之言末也。

后山陳氏曰:《白鶴觀記》曰:「漢兩劉校中書為《七略》,其敘方技則有神仙,諸子則有道家,而老莊並焉。天地神祇,三靈百神,又皆出於禮官,而今之為道者合而有之,益以符咒法籙,捕使鬼物,皆老氏所不道也。」

致堂胡氏曰:「三教之名,自其徒失本真而云然,其繆悠之甚者,道家是也。儒以名學。仁義道德之人,自周有之,然非一定之美稱也。故孔子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學仁義道德,不失其正,君子儒也;其極則莊周所謂魯國一人者也;學仁義道德,而失其正,小人儒也;其極則莊周所謂《詩》《禮》發冢者也。佛者,浮屠」 所謂覺也。為其道而覺,號之曰佛,則瞿曇之徒是也。若夫道,則以天下共由而得名,猶道路然,何適而非道哉?得道而盡,惟堯、舜、文王、孔子而已,黃帝之言無傳矣。《老聃》八十一篇,概之孔業,固難以大成歸之。自其所見而立言,不可與天下共由也。獨善其身,不可與天下共由,而名之曰道,此漢以來淺儒之論,以啟後人枝流分裂之弊,豈可用也?至其後不復宗《八十一篇》之旨,而從方士言,乃有飛仙變化之術,丹藥符籙之技,禱祈醮祭之法,沉淪鬼獄之論,雜然並興,皆歸於道家者流。世人從事於此者,皆曰奉道。奉道,意以道為混淪元妙,有主有知,能與人興禍作福之一物也,豈不遠哉?佛氏固邪說。然所論「虛實並行。」 若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