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3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晁氏曰:唐僧澄觀撰。澄觀居清涼山,號清涼國師,即韓愈贈之詩者。文元公有言曰:「明法身之體者,莫辯於《楞嚴》;明法身之用者,莫辯於《華嚴》。」 學佛者以為不刊之論。

《華嚴決疑論》四卷。

晁氏曰:李通元撰。通元既為《華嚴合論》,又著此書。皇朝張商英使河東,得之壽陽縣東浮屠廢書中。

《華嚴經略》一卷。

晁氏曰:唐僧澄觀撰。澄觀既疏《華嚴》,又撮其大意為此,凡四十二章。

《法界觀》一卷。

晁氏曰:唐僧杜順撰。《華嚴》最後品法名曰「法界」 ,敘善財參五十三位善知識,經文廣博,罕能通其說。杜順乃著是書,宗密注之,裴休為之序。

《華嚴起信文》一卷。

晁氏曰:唐僧善孜撰。孜,潭州太平寺僧也。每品一章,撮其大指,凡三十九章。

《華嚴經百門義海》兩卷。

晁氏曰:唐僧法藏撰。藏,長安崇福寺僧也。分十章。

《華嚴奧旨》一卷。

晁氏曰:唐僧法藏撰。又曰《妄盡還源觀》,凡六門。

《華嚴吞海集》一卷。

晁氏曰:皇朝僧道通述。《華嚴經》七處、九會、三十九品、五萬四千偈,其文浩博。澄觀為之疏,尤難觀覽。道通約之成萬三千言,以便初學。

《法界披雲集》一卷。

晁氏曰:皇朝僧道通述。杜順纂《華嚴經義》,撰《法界觀》。道通又分十元門。

《法界摭要記》四卷。

晁氏曰:皇朝僧遵式述。其序云:「元豐初,覽《清涼元鏡》圭鋒,注取其合者錄之。」

《法華言句》二十卷。

晁氏曰:唐僧智顗撰。智顗居天台山,號「天台教。」 五代兵亂,其書亡。錢俶聞高麗有本,厚賂因賈人求得之,至今盛行於江浙。

《六祖壇經》三卷。

晁氏曰:唐僧惠眇撰。記僧盧慧能學佛本末。慧能號「六祖」 ,凡十六門。周希後有序。

陳氏曰:「僧法海集。」

《水懺》三卷。

雲龕李氏序略曰:「昔梁武帝為其妻郗氏墮龍類中,誌公教之製《懺文》十卷,其言深博懇至,禮誦者多獲冥報。後人因之,更製此懺,文約而事備,使誦之者不勞而獲善利,亦方便之一也。」 或曰:「二懺文多寡有異,而獲報豈亦然乎?」 予曰:「心法無邊,文字有限,報亦有限。今以無盡心為無盡施,豈以文字為量哉?《華嚴》上部,偈如微塵,而流傳此方止八十卷。《楞伽》大部十萬偈,而達磨傳以為心要者纔四卷。《般若》六百卷,而心經總其要止二百五十八字。豈可以多寡量之乎?若能破一微塵,出大經卷,則一大藏教盡自此中流出,施者受者,物我兼忘,罪福空華,兩無處所,子又如何?」 問者茫然。余曰:「若以空、無相、無作,而不起大悲心度眾生者,是寂滅行,非菩薩行。若起悲心,見有一眾生得度而度者,是有漏行,非菩薩行。應以無所度而度,是為真度,無所施而施,是為真施。如是而施,福俱無量矣。仁者布施勿疑。」 問者懽喜踊躍而去。

《肇論》四卷。

晁氏曰:姚秦僧洪肇撰。師羅什規模莊周之言,以著此書。物不遷、不真空、涅槃、無知、般若、無名四論。《傳燈錄》云:「肇後為姚興所殺。」

《觀心論》一卷。

晁氏曰:魏菩提達磨撰。

《百法論》一卷。

晁氏曰:唐僧元奘譯,西域僧天親所造。所謂「一切法」 者,其略有語:一、心法,二、心所有法,三、色法,四、心不相應行法,五、無為法。心法八種,心所有法五十一種,色法十一種,心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種,無為法六種,故曰「百法。」

《起信論》一卷。

晁氏曰:唐僧宗密註,僧真諦譯。天竺第十二祖馬鳴大士所造也。雖云「名相」,蓋明心宗,指義元微,文辭明緻,故盛行于世。若《肇論》《百法》《唯識》及此。闕。者皆專門名家。故《藏》中所收。亦錄于此。

《辯正論》八卷。

晁氏曰:唐釋法琳撰。潁川陳良序云:「法琳姓陳,關中人。著此書,窮釋、老之教源,極品藻之名理。宣和中,以其《老子》語焚毀。」 其第二、第四、第五、第八凡五卷,序文亦有剪棄者。

《破邪論》二卷。《甄正論》三卷。

晁氏曰:唐釋法琳撰。已上三書,皆經宣和焚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