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3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孝宗賜號「大慧禪師。」

《瑜伽文 羅漢文》。 《彌陀文 卷》。

永素著。永素,祁門人。居柏山院,日誦《華嚴經》。紹興間,住嚴州烏龍山,歲久回柏山,撰《瑜伽文》。一日沐浴升堂說法作偈曰:「看不上面,笑不出唇,淡軒之上,獨對松雲。呵呵,有人若問西來意,山僧元是大朝人。」 言訖而逝。

《御製華嚴經贊》 卷。

《遼道宗製》,咸雍四年二月頒行。

《金佛梵覺經》 卷。

遼回紇僧所撰

《高麗佛》經 卷。

遼太康十年高麗進命僧善智校讎頒行。

《西方父教》 卷。

金李純甫晚年喜佛,力探其奧義,自類其文,凡論性理及關佛、老二家者,號「內槁」 ,其餘應物文字為「外槁。」 又解《楞嚴》《金剛經》數十萬言,號「西方父教。」

註《金剛般若經》 卷。

金張珣。字仲仁。以律學進。尤善《內典》。自註此經。

《精語》 卷。

王當,陽元初遇異人,能幻化之術。後遊武當,歸郡南平頂山建昇平道院,修煉其中,撰《精語》,後端坐而化。

《天柱稿錄》 卷。

宋景濂曰。《佛心慈濟》妙辨大師大同著并註。

《妙元文句正觀》《三大部 增治助文》,《法華》《涅槃》二經 講義。 荊溪《章安法智》《三祖禮文詩偈》二編共 卷。

宋景濂曰:「《佛鑑圓照論》。師必才所著述。並行于世。」 詩偈別傳。

「《法華問答》若干篇。《法華隨品讚》三十篇。《辨正教門關 鍵錄》」若干卷。

宋景濂曰:「僧善學所見著述。咸有可觀。」 嘗與同學原澄。以一乘同別之義。更質疊難。為《法華問答》。復因主修《法華期懺》。撰《法華隨品讚》。并有詩文。並行于世。師號古庭。善學其諱也。

《三會語》四卷。

宋景濂曰。佛智弘辨禪師傑峰愚公著。已刊行叢林中。

《四教儀紀 正天岸外集》 卷。

宋景濂曰:「普福法師弘濟。字天岸。所著刊行于世。又嘗覽諸家所著《楞嚴經》。煩簡失當。方將折衷其說。為之疏解。疾作而止。」

《內外錄》 卷。

僧孤峰德公著。大司徒楚國文公歐陽元為序。

《經山悅堂禪師四會語》 卷。

悅堂禪師顏公著

《禪林清規四會語錄》。 《蒲堂集》 卷

僧大訢著

《獨庵外集》 卷。

浮屠獨庵禪師著

《註解金剛經》 卷。

僧無聰,字汝水。至元初,資福寺無礙請註。註時有紫雲覆寺,座下產靈芝。

《楞嚴經纂要註》十卷。

《妙觀和尚著》,諱定,字妙觀。

《金剛方語集》解 卷,《華嚴心經》二卷,元談輔翼八卷, 《外集》三卷

妙觀和尚著

《永寧四會語》 卷。

永寧和尚著

《禪林類聚》 卷。

維揚雍熙寺主僧來峰泰編。釋永寧曰:「此古人糟粕耳,點檢何為?」

重刻《傳法正宗記》十二卷。

宋景濂曰:宋明教大師契嵩,博採《三藏記》,洎諸家紀載,釋迦為表,三十三祖為傳,持法一千三百四人為分家略傳,而旁出宗證繼焉,名曰《傳法正宗記》。復畫祖佛相承之像,明其世系,名曰《定祖圖》。中述禪經及西域諸師為證,以闢學者之妄,名曰《正宗論》。其衛道之嚴,凜凜乎不可犯也。甬東祖杲禪師,以誠篤契道,恐法輪不運,合眾緣,重刻以傳。

重刊夾註《輔教編》 卷。

宋景濂曰:「宋大士曰鐔津嵩禪師。以二氏末流之弊,或不相能,取諸書會而同之,曰《原教》、曰《廣原教》、曰《勸書》、曰《孝論》,而壇經贊輔焉。復恐人不悉其意,自註釋之,名為《輔教編》。若禪師者,可謂攝萬理于一心矣。」 後虛白杲公重刻是編,有功學者甚大。

重刻《寂照四會語》 卷。

宋景濂曰:「寂照和尚。元叟端公既示寂。蜀郡虞文靖公為序其四會語矣。」 玆其入室弟子清泰子楩。金山惠明、天寧祖闡。復以舊所錄先師語不幸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