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5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司馬溫公《序略》曰:太初常以為「讀先王之書,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誦之以誇誑於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與鄉黨無餘於其外則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猶翳如也。」 迺求天下國家政理風俗之得失,為詩歌洎文以宣暢之。景祐初,青州牧有荒淫放蕩為事,慕嵇康、阮籍之為人。當時四方士大夫樂其無名,教之拘翕然效之,寖以成風。太初惡其為大亂風俗之本,作《東州逸黨》詩以刺之。遂上聞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鄆州牧怒,屬令之清直與己異者,誣以罪,搒掠死獄中,妻子弱不能自訴。太初素與令善,憐其冤死,作《哭友人》詩,牧亦坐是廢。於時世人見太初官職不能動人,又其文多指訐「有疵病者所惡聞,雖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棄居多。余止得其兩卷,在同州又得其所為《題名記》,今集而序之。」

《李仲方集》二十卷。

晁氏曰:宋朝李維字仲方。雍熙二年進士。景德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為翰林學士承旨,年七十一。維以文學進,至老手不釋卷,能詩嗜酒。嘗謂人曰:「人生詩酒足,則尚何營哉!」

《民士編》一十九卷。

晁氏曰:宋朝陳充撰。充,成都人。雍熙中擢甲科,仕至刑部郎中,知祥符六年貢舉。卒年七十。詞學典贍,性曠達,喜談謔,澹於榮利,自號「中庸子民士」 云者,蓋其未仕、已仕前後所著文也。嘗以唐牛僧孺《善惡無餘論》為害教,著書反之,國史稱焉。今集載其論兩篇。

《孫漢公集》三十卷。

晁氏曰:宋朝孫何字漢公,蔡州人。淳化三年,應進士,殿、省俱中第一,四遷起居舍人、知制誥。性卞急,嘗任京西東、兩浙轉運使副,頗事苛察。幼篤學嗜古,為文宗經,與丁謂同為王元之所稱,時謂之「孫丁。」 集有《丁謂序》。

《丁晉公集》四卷。

晁氏曰:宋朝丁謂字公言,初字謂之,蘇州人。淳化三年進士。官累遷知制誥,出知鄆、亳、昇三州。天禧四年,拜平章事,俄以戶部罷。未幾復相,封晉國公。乾興中,坐擅改《永定陵》,貶崖州司戶,更赦徙道州。明道末,以祕書監召還,卒於光州。幼聰敏,書經目輒記不忘。善為古文章尢工詩什,憸巧噞詖,世鮮其儔。大中祥符初,上欲封禪,未堅決,謂因言「大計有餘」 ,議遂定。當時所奏祥瑞事,皆謂及王欽若預焉。多喜圖畫、博弈、音律。吳人自陸宣公後,至謂始相本朝。熙寧以前,議者莫不指謂為姦邪之首。自王安石用事,頗稱其賢智,云集皆詩也。

《鮮于伯圭集》一卷。

晁氏曰:宋朝鮮于懷字伯圭,閬中人。文章為一時之冠,累舉不第,嘗作《揠愁詞》,時人稱之。李宗諤贈詩云:「漢殿無人薦揚子,漢朝空誦《揠愁詞》。」 後與宗諤同年第四人登科。趙普判秦州,辟為觀察推官,卒。

晏元獻「《臨川集》三十卷,《紫微集》一卷」

晁氏曰:宋朝晏殊字同叔,臨川人。景德二年,張知白薦,得召,賜「同進士出身。再試文,擢祕書正字,為昇王府記室。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 寶元三年,拜平章事。四年,坐事罷知潁州。歷陳、許、雍,終以疾歸,侍經席卒。性剛峻,幼孤篤學,為文溫純應用,尤長於詩,抒情寓物,辭多曠達。當世賢士如范文正、歐文忠皆出其門。女適富鄭公楊察,世稱其「知人。」 集有兩本,一本自作《序》。

陳氏曰:其五世孫大正為《年譜》一卷,言先元獻嘗自差次起儒館至學士,為《臨川集》三十卷,起樞庭至宰席,為《二府集》二十五卷。今按本傳有文集二百四十卷,《中興書目》亦九十四卷,今所刊止此爾。《臨川集》有自序。

《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別集》四卷。

晁氏曰:宋朝范仲淹,字希文,其先邠人。大中祥符八年進士,仕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文正。為學明經術,跂慕古人事業,慨然有康濟之志,作文章尤以傳道為任。事母至孝,姑蘇之范皆疏屬,置義莊以賙給之,天下想聞其風采,賢士大夫以不獲登門為恥,獨梅堯臣嘗著《碧雲騢》以譏詆之云。陳氏曰:「祥符八年」 進士。曰朱說者,即公也。幼孤,其母適朱氏。其為兗州推官,始復姓更名。又《尺牘》五卷,其家所傳,在正集之外。東坡《蘇氏集序》曰:「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定於畎畝中,非仕而後學者也。淮陰侯見高帝於漢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 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策曹操孫權,規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授。嘗試為之而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