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本為陽,其經絡為陰。府本為陰」 ,其經絡為陽。
聖人「利物而無我」,
明則有日月,幽則有鬼神。
「日月陰陽之質,則明而可見,鬼神陰陽之氣,則幽而難知。」 幽明無二理也。
《易》有真數三而已,參天者三三而九,兩地者倍三而 六。
「三三而九」 ,九為老陽;「倍三而六」 ,六為老陰;皆倚三而起也。
「八卦相錯」者,相交錯而成六十四也。
夫《易》根於乾坤。而生於姤復。蓋剛交柔而為復、柔交 剛而為姤。自茲而無窮矣。
鮑氏《發微》曰:乾坤為大父母,故生《復》《姤》。《復姤》為小父母,以生一陰一陽,陰陽之一往一來,始於此矣。由《復》《姤》而《臨》《遯》,則二陰二陽之往來,是為丑未之月。由《臨》《遯》而《否》《泰》,則三隂三陽之往來,是為寅申之月。以至四陰四陽之往來,而為觀為壯,五陰五陽之往來,而為夬為剝,終於六陰六陽,交相轉易,《復》《姤》《復》為乾坤,乾坤復為復姤,相與流行對待於十二宮之中,有陰不可無陽,有陽不可無陰,分之則為三十六陰,三十六陽散見於三百六十日之內,是為三十宮。熊氏曰:「交易為體,變易為用,六十四卦生生無窮矣。」
《素問》《陰符》,七國時書也。
夫聖人《六經》,渾然無跡,如天道焉,故《春秋》錄實事,而 善惡形於其中矣。
朱子曰:「《春秋》之書,且據左氏,當天下大亂,聖人且據實而書之,其是非得失,付諸後世公論,蓋有言外之意。若必於一字一亂之間求褒貶所在,竊恐不然。」
《中庸》之法,自中者,天也;自外者,人也。
自然得中者,所謂「誠」 者,天之道也;自外而入者,所謂「誠之」 者,人之道也;
韻法:開閉者,律天;清濁者,呂地。
「音有開閉,所以和律;聲有清濁,所以唱呂。」 又按《經世四象》體用之數,圖前十六圖,聲如日月星辰,日月星辰相因得一百六十字,以次唱地之音。音屬水火土石,相因得一百九十二字,以次和天之聲。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圖,日聲水音也,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圖,月聲火音也,第九、第十、十一、十二圖星聲土音也,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圖,辰聲,石音也。後一圖聲分平、上、去入,音分開、發、收、閉。直看則第一字多「禾」 開回良光丁兄,日聲也;古口坤口黑黃五吾,水音也;第二字可火宰每兩廣井永,月聲也;申口巧口花華瓦牙,火音也。橫看則一聲多、二聲良、三聲千、四聲《刀》「日」 ,日聲也;一聲禾、二聲光、三聲元、四聲「毛」 ,「日」 月聲也。一音古,二音黑,三音安,四音《夫》;《水》,水音也。一音口,二音黃,三音日,四音父,水火音也 。口即所去之體數也。其餘所取之用數也。體數三百五十二,一年三百六十之數也。用數二百六十四,自寅至戌,生物之數也。以一百一十二聲、一百五十二音,更唱迭和,各得一萬七千二百八,為萬物之數也。
韻法先閉後開者,春也;純開者,夏也;先開後閉者,秋 也。冬則閉而無聲。
按《韻書》:東方喉聲,先閉後開,於時為春;南方齒聲純開,於時為夏;西方舌聲,先開後閉,於時為秋;北方唇聲則閉而無聲,於時為冬。開即所取之用數,閉即所去之體數也。
《素問》《密語》之類,於術之理可謂至也。
《元珠密語》,啟元子之所作也。其人要皆論五運六氣。「五運若甲己之歲,正月起丙丁火運,三四月交戊己土運統之;乙庚之歲,正二月起戊己土運,三四月交庚辛金運統之之類六氣。若子午冬歲,自十二月中起,風木為天後間氣,次君火為司天,次濕土為天前間氣;丑未之歲,自十二月中起,君火為天後間氣,次濕土為司天;次相火,為天前間氣」 之類。天之三氣。其氣自上而下,在人「足三陽經受之。地之三氣。其氣自下而上,在人足三陰經受之。」
「顯諸仁,藏諸用。」《孟子》:「善藏其用乎?」
寂然不動,反本復靜,《坤》之時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陽動於中間,不容髮,《復》之義也。
臨川吳氏曰:「草木不斂其液,則不能以敷榮,昆蟲不蟄其身,則不能以振奮。此人之所以貴於復,而復之所以貴於靜也。寂者感之君,翕者闢之根。冬之藏,一歲之《復》也;夜之息,一日之《復》也。喜怒哀樂之未發,須臾之復者也。」
莊、荀之徒,失之辯。
《東》為春聲,「陽」為夏聲,此見作韻者亦有所至也。「銜」,凡 冬聲也。
按:韻書。一東居初,為春之開聲;十陽在中,為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