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8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本義此尚象之事,變則象之未定者也。參者,三數之也。伍者,五數之也。既參以變,又伍以變,一先一後,更相考覈,以審其多寡之實也。錯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謂也。綜者,總而挈之,一低一昂之謂也。此亦皆謂揲蓍求卦之事。蓋通三揲兩手之策,以成陰陽、老、少之畫;究七、八、九、六之數,以定卦爻動靜之象也。參伍、錯綜,皆古語,而參伍尤難曉。按《荀子》云:「窺敵制變,欲伍以參。」《韓非》曰:「省同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偶參伍之驗,以責陳言之實。」又曰:「參之以此物,伍之以合參。」《史記》曰:「必參而伍之。」又曰:「參伍不失。」《漢書》曰:「參伍其賈,以類相準。」此足以相發明矣。大全朱子曰:「參以三數之也,伍以五數之也。如云什伍其民」,如云「或相什伯」,非直為三與五而已也。蓋紀數之法,以三數之則遇五而齊,以五數之則遇三而會。故《荀子》《韓非》《漢書》所云,皆其義也。所謂參伍以變者,蓋言或以三數而變之,或以五數而變之,前後多寡,更相反覆以不齊而要其齊,如《河圖》《洛書》、大衍之數,伏羲、文王之卦,曆象之日月五星,章蔀紀元,是皆各為一法,不相依附,而不害其相通也。 揲蓍本無三數五數之法,只言交互參考,皆有自然之數,如三三為九,五六三十之類,雖不用以揲蓍,而推算變通,未嘗不用。 荀子說「參伍」,楊倞解之為詳。《漢書》所謂「欲問馬,先問牛,參伍之以得其實。」大抵陰陽奇偶,變化無窮,天下之事,不出諸此。「成天地之文」者,若卦爻之陳列變態者是也;「定天下之象」者,物象皆有定理,足以經綸天下之事也。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大全朱子曰:「《易》有太極」,便是下面兩儀、四象、八卦,自三百八十四爻總為六十四,自六十四總為八卦,自八卦總為四象,自四象總為兩儀,自兩儀總為太極。以物論之,《易》之有太極,如木之有根,浮圖之有頂。但木之根浮圖之頂,是有形之極。太極卻不是一物,無方所頓放,是無形之極。故周子曰:「無極而太極」,是他說得有功處。然太極之所以為太極,卻不離乎兩儀四象八卦。如「一陰一陽之謂道」,指一陰一陽為道則不可,然道不離乎陰陽也。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 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大全雙湖胡氏曰:「神物」謂蓍則之而四十九之用以行。「變化」謂陰陽效之而卦爻之動靜以備。象謂日月星辰循度失度而吉凶見,象之而卦爻有以斷吉凶。圖書則金木水火土生成克制之數則之而卦畫方位以定。皆作《易》之本也。 南軒張氏曰:通於天者河也,有龍馬負圖而出,此聖人之德上配於天而天降其祥也。中於地者,洛也。有神龜載書而出。聖人之德,下及於地,而地呈其瑞也。聖人則之。故《易》興於世,然後象數推之以前民用,卦爻推之以前民行,而示天下後世也。

《說卦傳》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

程傳程子曰:「用《蓍》以求卦」,非謂有蓍而後畫卦。本義「幽贊神明」,猶言贊化育。《龜筴傳》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莖長丈,其叢生滿百莖。大全朱子曰:能贊化育,和氣充塞,所以能出這物。 生蓍便是大衍之數,五十如何恰限生出百莖物事,教人做筮用,到那參天兩地,方是取數處。 建安丘氏曰:「蓍神草,所以用筮而求卦者。蓍草生則《易》之數有所托,而《易》之用行矣。」

「參天兩地」而倚數,

本義天圓地方,圓者一而圍三,三各一奇,故參天而為三。方者一而圍四,四合二偶,故兩地而為二。數皆倚此而起,故揲蓍三變之末。其餘三奇則三三而九,三偶則三二而六,兩二一三則為七,兩三一二則為八。大全「朱子曰:『參天兩地而倚數』,此在《揲蓍》上說。參者,元是個三數底物事,自家從而參之;兩者,元是個兩數底物事,自家從而兩之。雖然,卻只是說得個參、兩,未見得成何數。『倚數』云者,似把幾件物事挨放這裡。如已有三數,更把個三數倚在這邊成六,又把個三數倚在此成九。兩亦如之。」問:「『『參天兩地』,舊說以為五生數中,天三地兩』,不知其說如何?」曰:「此只是三天二地,不見參兩之意。參天者,參之以三;兩地者,兩之以二也。以方圓而言,則七八九六之數,都自此而起。」問:「以方圓而言參、兩,如天之圓徑一,則以圍三而參之;地之方徑一,則以圍四而兩之否?」曰:「然。 參天兩地而倚數,一個天參之為三,一個地兩之為二」;三三為九,三二為六。兩其二一,其三為七;兩其三一,其二為八。二老為陰陽,二少為剛柔。參不是三之數,是無往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