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8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焉之『參 』,倚數』,倚是靠在那裡。且如先得個三,又得個三,只成六;更得個三,方成九;若得個二,卻成八,恁地倚得數出來。有人說參作三,謂一、三、五;兩,謂二四。一三五固是天數,二四固是地數。然而這卻是積數,不是倚數 。」 問「參天兩地而倚數。」 曰:「天圓得數之三,地方得數之四。一畫中有三畫,參之則為九,此天數也。陽」 道常饒,陰道常乏。地之數不能為三,止於兩而已。三而兩之為六,故六為《坤》。一個天,參之則三;一個地,兩之則二,數便從此起。此與「大衍之數五十」 ,各自說一個道理,不須合來看。然要合,也合得一個三,一個二成五,衍之則成十,便是五十。

《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生爻。

大全誠齋楊氏曰:「數既形矣,卦斯立矣。聖人因其變之或九或七而為陽,因其變之或六或八而為陰,變至十有八而卦成焉。聖人無與也,特觀其變以立之爾。卦既立矣,爻斯生焉,聖人因其數之陽而發明其為爻之剛,因其數之陰而發明其為爻之柔。聖人無與也,特發揮之爾。」

「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本義此聖人作《易》之極功也。

書經

《周書洪範》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 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 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嚮用五 福,威用《六極》。」

蔡注此九疇之綱也。在天惟五行,在人惟五事。以五事參五行,天人合矣。八政者,人之所以因乎天;五紀者,天之所以示乎人。皇極者,君之所以建極也。三德者,治之所以應變也。稽疑者,以人而聽於天也。庶徵者,推天而徵之人也。福極者,人感而天應也。「五事曰敬,所以誠身也;八政曰農,所以厚生也;五紀曰協,所以合天也。《皇極》曰建,所以立極也。三德曰乂,所以治民也。稽疑曰明,所以辨惑也。庶徵曰念,所以省驗也。五福曰嚮,所以勸也。《六極》曰威,所以懲也。五行不言用,無適而非用也;《皇極》不言數,非可以數名也。本之以五行,敬之以五事,厚之以八政,協之以五紀」,《皇極》之所以建也。乂之以三德,明之以稽疑,驗之以「庶徵。」勸懲之以「福極。」《皇極》之所以行也。人君治天下之法。是孰有加於此哉。大全朱子曰:「自一至九,《洛書》之本數。初次者

禹次第。」

之文。五行以下,即禹法則之事。蓋因《洛書》自然之數,而垂訓於天下後世也。若其效法次第之義,大抵因《洛書》之位與數而為之。《洛書》一位在子,其數則水之生,數氣之始也,故為「五行」 ;五行則陽變陰合,交運而化生萬物,則為人事之始矣。二位在坤,其數則火之生,數氣之著也,故為「五事。」 五事則五氣運行,人之稟形賦色,妙合而凝,修身踐形之道立矣。三位在卯,其數則木之生,數氣至此而益著也,故為《八政》。八政則修身不止於貌言視聽思之事,而立綱陳紀,創法立度,舉而措之天下矣。四位在巽,其數則金之生,數氣至此而益著久也,故為《五紀》。五紀則治,不止於食貨政教之事,而察數觀象,治曆明時,仰以觀於天文矣。五居中央,為八數之中,縱橫以成十五之變。蓋土之坤氣,所以管攝四時,故為「皇極」 耳。則人君居至尊之位,立至理之準,使四方之面內環觀者,皆於是而取則,所以總攝萬類也。六位在乾,其數則水之成數,氣合而成形也,故為「三德。」 三德則不徒立至極之準,而臨機制變,隨事制宜,且盡其變於人矣。七位在西,火之成數,氣合而形已著矣,故為「稽疑。」 稽疑則不徒順時措之宜,而嫌疑猶豫,且決之人謀鬼謀,而盡其變於幽明矣。八位在艮,木之成數,氣合而形益著矣,故為「庶徵。」 庶徵則往來相盪,屈伸相感,而得失休咎之應定矣。九位在午,其數則金之成數,氣合而著已久矣,故為《福極》。福極則休咎得失,不徒見於一身,而通行於天下矣。其事廣大悉備,故居終焉。大抵九疇之序,順而言之,則五行為始,故五行不言用。不言用者,乃眾用之所自出。錯而言之,則皇極為統,故皇極不言數;不言數者,乃眾數之所由該。以五行為始,則自一至九,愈推愈廣,大衍相乘之法也。以皇極為統,則生數主常,成數主變,太極、動、靜之分也。九疇本於《洛書》者如此 。陳氏《雅言》曰:「此大禹因《洛書》之數而敘《洪範》之疇,初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此神龜所負之數也。曰五行,曰敬用五事,曰農用八政,曰協用五紀;曰建用皇極,曰乂用三德,曰明用稽疑,曰念用庶徵;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 ,此大禹所第之疇也。蓋數之出於天者九,前一後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後左六後右五居中,此自然之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