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3 (1700-1725).djvu/8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非命下》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談,若不先立儀而言,譬之猶運 鈞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為雖有朝夕之辨,必將 終未可得而從定也。是故言有三法。何謂三法?」曰:「有 考之者,原之者,有用之者。惡乎考之?考先聖大王之 事,惡乎原之?察眾之耳目之請,惡乎用之?發而為政 乎國,察萬民而觀之。此謂三法也。」

《公孟》

公《孟子》謂子《墨子》曰:「君子共己以待問焉則言不問 焉則止。譬若鐘然扣則鳴不扣則不鳴」子《墨子》曰:「是 言有三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身也,又未知其所謂也。 若大人行淫暴於國家,進而諫則謂之不遜因左右 而獻諫則謂之言議此君子之所疑惑也。若大人為 政,將因於國家之難,譬若機之將發也。然君子之必」 以諫,然而大人之利,若此者,雖不扣必鳴者也。若大 人舉不義之異行,雖得大巧之經,可行於軍旅之事, 欲攻伐無罪之國,有之也。君得之,則必用之矣。以廣 辟土地,著稅偽材,出必見辱,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 不利,是兩不利也。若此者,雖不扣必鳴者也。且子曰: 「君子共已,待問焉則言,不問焉則止。」譬若鐘然,扣則 鳴,不扣則不鳴。今未有扣子而言,是子之謂「不扣而 鳴」耶?是子之所謂「非君子耶?」

尹文子

《大道上》

有理而無益於治者,君子勿言。有能而無益於事者, 君子弗為。君子非樂有言,有益於治,不得不言;君子 非樂有為,有益於事,不得不為。故所言者不出於名 法權術,所為者不出於農稼軍陣周務而已。

鬼谷子

《捭闔》

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 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 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 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 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憂患貧賤、苦辱棄捐、亡 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皆 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皆曰「終」,言惡以 終為謀。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 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 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陰陽之理盡,小大之情 得,故出入皆可,何所不可乎?

荀子

《榮辱篇》

「與人善言,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故薄薄之 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無所履者也。凡在言 也,巨塗則讓,小塗則殆,雖欲不謹,若云不使。快快而 亡者,怒也;察察而殘者,忮也;博而窮者,訾也;清之而 俞濁者,口也;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辯而不說者,爭也; 直立而不見知者,勝也;廉而不見貴者,劌也;勇而不 「見憚」者,貪也;「信而不見敬」者,好《剸行》也。此小人之所 務,而君子之所不為也。

《非相篇》

凡言不合先王,不順禮義,謂之姦;言雖辯,君子不聽。 法先王,順禮義,黨學者。然而不好言,不樂言,則必非 誠士也。故君子之於言也,志好之,行安之,樂言之,故 君子必辯。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故贈 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 人之言,樂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於言無厭。鄙夫反 是,好其實不恤其文。是以終身不免埤汙傭俗。故《易》 曰:「括囊無咎無譽。」腐儒之謂也。

「君子必辯。」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焉,是 以小人辯,言險而君子辯。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 則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辯不若吶也。言而仁之中也, 則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於上, 所以道於下,正令是也;起於下,所以忠於上,謀救是 也。故君子之行仁也,無厭。志好之,行安之,樂言之,故 言「君子必辯。小辯不如見端,見端不如見本分。」小辯 而察,見端而明,本分而理,聖人士君子之分具矣。有 小人之辯者,有士君子之辯者。有聖人之辯者,不先 慮,不早謀,發之而當成,文而類,居,錯遷徙,應變不窮, 是聖人之辯者也。先慮之,早謀之,斯須之言而足聽, 文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也。「聽其言則辭 辯而無統,用其身則多詐而無功,上不足以順明王, 下不足以和齊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唯則節足以 為奇偉偃、卻之屬,夫是之謂「姦人之雄。」

《非十二子篇》

「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故知默,猶知言也。故「多 言而類」,聖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少無法而流湎 然,雖辯,小人也。故勞力而不當民務,謂之姦事;勞知 而不律先王,謂之姦心;辯說譬喻,齊給便利而不順 禮義,謂之姦說。此三姦者,聖王之所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