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3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失,國之安危也。《詩》云:『辭之懌矣,民之莫矣』。夫辭者,人 之所以自通也。」主父偃曰:「人而無辭,安所用之?昔子 產修其辭而趙武致其敬,王孫滿明其言而楚莊以 慚,蘇秦行其說而六國以安,蒯通陳其說而身得以 全。夫辭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國全性者也。故辭不 可不修,而說不可不善。」

韓詩外傳

《論言語三則》

問者不告,告者不問;有諍氣者勿與論,必由其道至, 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然後可與言道之 方,辭順然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然後可與言道之 極。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瞽;可與言而不與之言謂 之隱。《詩》曰:「彼交匪紓,天子所予。」言必交吾志,然後予。 天下之辯有三至五勝,而辭置。下辯者,別殊類使不 「相害,序異端使不相悖,輸公通意,揚其所謂,使人預 知焉,不務相迷也。」是以辯者不失所守,不勝者得其 所求,故辯可觀也。夫繁文以相假,飾辭以相悖,數譬 以相移,外人之身,使不得反其意,則論便然後害生 也。夫不疏其指而弗知謂之隱,外意外身謂之諱,幾 廉倚跌謂之移,指緣謬辭謂之苟,四者所不為也,故 理可同睹也。夫隱諱移苟,爭言競為而後息,不能無 害其為君子也,故君子不為也。《論語》曰:「君子於其言, 無所苟而已矣。」《詩》曰:「無易由言,無曰苟矣。」

傳曰:鳥之美羽勾喙者鳥畏之,魚之侈口垂腴者魚 畏之,人之利口贍辭者人畏之。是以君子避三端:避 文士之筆端,避武士之鋒端,避辯士之舌端。《詩》曰:「我 友敬矣,讒言其興。」

淮南子

《人閒訓》

或說聽計當而身疏;或言不用,計不行而益親。何以 明之?三國伐齊,圍平陸,括子以報于牛子曰:「三國之 地,不接於我,踰鄰國而圍平陸,利不足貪也。然則求 名於我也,請以齊侯往。」牛子以為善。括子出,無害子 入。牛子以括子言告無害子。無害子曰:「異乎臣之所 聞。」牛子曰:「國危而不安,患結而不解,何謂貴智?」無害 子曰:「臣聞之,有裂壤土以安社稷者,聞殺身破家以 存其國者,不聞出其君以為封疆者。」牛子不聽無害 子之言,而用括子之計,三國之兵罷,而平陸之地存。 自此之後,括子日以疏,無害子日以進,故謀患而患 解,圖國而國存。括子之智得矣。無害子之慮,無中於 策,謀無益於國,然而心調於君,有義行也。

大戴禮記

《曾子立事篇》

君子慮勝氣,思而後動,論而後行。行必思言之,言之 必思復之,思復之,必思無悔,言亦可謂慎矣。人信其 言,從之以行;人信其行,從之以復。復宜其類,類宜其 年,亦可謂「外內合」矣。

《曾子大孝篇》

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及於 己。然后不辱其身。不憂其親。則可謂孝矣。

揚雄法言

《問道篇》

「大哉聖人!」言之至也。開之廓然見四海,閉之閛然不 睹牆之裡。聖人之言似於水火。或問水火。曰:「水,測之 而益深,窮之而益遠;火,用之而彌明,宿之而彌壯。允 治天下,不待禮文與五教。」

《問神篇》

君子之言,幽必有驗乎明,遠必有驗乎近,大必有驗 乎小,微必有驗乎著。無驗而言謂之妄,君子妄乎不 妄,言不能達其心,書不能達其言,難矣哉!惟聖人得 言之解,得書之體,白日以照之,江河以滌之,浩浩乎 其莫之禦也。面相之辭相適捈?中心之所欲通諸人 之嚍嚍者,莫如言彌綸天下之事,記久明遠,著古昔 之吻吻,傳千里之忞忞者莫如書。故言,心聲也;書,心 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 以動情乎?聖人之辭,渾渾若川,順則便,逆則否者,其 惟川乎!

《寡見篇》

或曰:「良玉不雕,美言不文,何謂也?」曰:「玉不雕,璵璠不 作器;言不文,典謨不作經。」

後漢王充論衡

《定賢篇》

治不謀功要,所用者是;行不責效期,所為者正。正是 審明,則言不須繁,事不須多。故曰「言不務多」,務審,所 謂行不務遠,務審,所由言得道理之心。口雖訥不辯, 辯在胸臆之內矣。故人欲心辯,不欲口辯。心辯則言 醜而不違,口辯則辭好而無成。孔子稱少正卯之惡 曰:「言非而博,順非而澤,內非而外以才能。」之,「眾不 能見,則以為賢。」夫內非外,「是,世以為賢,則夫內是 外無以自表者,眾亦以為不肖矣。是非亂而不治,聖 人獨知之。人言行多,若少正卯之類,賢者獨識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