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4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事重。若果見得自己分上合做底事,千條萬端。有終 身勉勉而不自盡者。則亦自當不暇及此矣。

欲於經史中求簡易用功處,此亦別無他巧,只是且 將所已學者反復翫味,不厭重複,久之,當覺意味愈 深遠,理致愈明白耳。此外昔所未學,亦有切於修己 治人之實者,更以暇時量力探討,使其表裡精粗通 貫浹洽,則於本原之地亦將打成一片,無處不得力 矣。

《答宋深之》

講學貴於實見義理,要在熟讀精思,潛心翫味,不可 貪多務得,搜獵敷衍,便為究竟也。

《答呂子約》

今人讀書務廣而不求精,是以刻苦者迫切,而無從 容之樂,平易者汎濫,而無精約之功。兩者之病雖殊, 然其所以受病之源,則一而已。

所讀書太多,如人大病在床,而眾醫雜進,百藥交下, 決無見效之理。不若盡力一書,令其反復通透,而後 易一書之為愈。蓋不惟專力易見工夫,且是心定不 雜,於涵養之功亦有助也。又謂「不欲但為聞見之知」, 此固當然。聞見之知,要得正當,亦非易事,誠未可輕 厭而躐等也。

讀書只且立下一箇簡易可常底程課,日日依此積 累工夫,不要就生疑慮。既要如此,又要如彼,枉費思 慮言語,下梢無到頭處。昔人所謂「多岐亡羊」者,不可 不戒也。

《答徐居厚》

讀書正不必大段著力記當,損人心力,使人氣血不 舒,易生疾病。況古人之學,自有正當用力處。此等止 是隨力隨分開廣規模,若專恃此,亦成何等學問耶? 今人但見孔子問禮問官,無所不學,便道學問只是 如此,卻不知得他合下是甚次第,大底本領,方有工 夫到此。若只將自家此等小小見識而學養子而后 嫁,豈不誤哉。

《答曾泰之》

於「分明易曉,切於日用治心脩己處,反復翫味,深自 省察,有不合處,即痛加矯革,如此方是為己工夫,不 可只於文字語言上著力也。」

《答程正思》

觀書以己體驗,固為親切,然亦須遍觀眾理,而合其 歸趣,乃佳。若只據己見,卻恐於事理有所不周,欲徑 急而反疏緩也。

《答王子合》

橫渠先生有言:「義理有疑,即濯去舊見以來新意。」此 言最有理。蓋舊見已是錯了,今又就上面便起意思, 擘畫分疏,費力愈多,而於《本經》正文意思轉見昏了。 須是一切放下,只將經文虛心涵泳,令其本意瞭然, 心目之閒無少差誤,則卻回頭來看舊來見處,其是 非得失不崇朝而決矣。

《至樂齋記》

「人之所以神明其德,應物而不窮者,心而已。」古之君 子,自其始學,則盡力於灑掃應對進退之閒,而內事 其心。既久且熟矣,則心平而氣和,沖融暢適,與物無 際,其觀於一世事物之變,蓋無往而非吾樂也。而況 載籍所傳,上超羲農,下至於茲,其閒聖賢之行事,問 學之源奧,是非得失,理亂存亡廢興之故,包括籠絡, 靡不畢具,苟涉其辭義而心必契焉,則其可樂而玩 也,豈不亦至矣哉!惟世之學者,或不足以知此,而勞 於記誦呫嗶之閒以為事,是以語之至者,既扞格而 不入於心,惟其粗糲而不平者,感而入焉,則其閒勃 然而鬥而怒矣,亦何樂之云哉!

《答陳師德》

讀書之法,要當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從容乎句 讀文義之閒,而體驗乎操存踐履之實,然後心靜理 明,漸見意味。不然,則雖廣求博取,日誦五車,亦奚益 於學哉!

《答王叔耕》

「即聖賢之言平易明白之處,虛心平氣熟翫而躬行 之,翫之深則理自明,行之篤則力自進,持之以久,亹 亹而上達焉,則道理精微之妙,聖賢親切之傳,不待 單傳密付而已了然心目之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