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4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吳師道傳》:師道讀宋儒真德秀遺書,乃幡然有志于 為己之學,刮磨淬礪,日長月益。嘗以「持敬致和」之說 質于同郡許謙,謙復之以「理一分殊」之旨,由是心志 益廣,造履益深。

《李孝光傳》:孝光少博學,篤志復古,隱居鴈蕩山五峰 下,四方之士遠來受學,名譽日聞,泰不華以師事之。 《伯顏傳》:「伯顏稍長,受業宋進士建安黃坦。久之,坦辭 曰:『余不能為爾師,群經有朱子說具在,歸而求之可 也』。」伯顏自弱冠,即以斯文為己任,其于大經大法,粲 然有睹,而心有所得,每出于言意之表。至正四年,以 隱士徵。及還,四方之來學者至千餘人。蓋其為學,專 事講解,而務真知力踐,不屑事舉子詞章,而必期措 諸實用。士出其門,不問知其為「伯顏氏學」者。

《瞻思傳》:「瞻思生九歲,日記古經傳至千言。比弱冠,以 所業就正于翰林學士承旨王思廉之門,由是博極 群籍,汪洋茂衍,見諸踐履,皆篤實之學,故其年雖少, 已為鄉邦所推。」

《明外史范祖幹傳》:祖幹學以誠意為主,而嚴于慎獨。 太祖親下婺州,與葉儀並召祖幹持大學以進。太祖 問治道何先,對曰:「不出是書。」太祖令剖陳其義,祖幹 謂帝王之道,自修身齊家以至治國平天下,必上下 四旁均齊方正,使萬物各得其所,而後可以言治。太 祖深加禮貌,命為諮議。

《謝應芳傳》:應芳自幼篤志好學,潛心性理,以道義名 節自勵。元至正初,知時不可為,隱白鶴溪上。構小室, 顏曰「龜巢」,因以為號。

《汪克寬傳》:「克寬十歲時,父授以雙峰問答之書,輒有 悟于聖學,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專勤。後從 父往浮梁,問業于吳仲迂,志益篤。」

《趙汸傳》汸之學以精思自悟為主,築東山精舍,讀書 著述其中,雞初鳴輒起,澄心默坐,由是造詣精深。當 是時,天下兵起,汸轉側干戈閒,顛沛流離,而進修之 功不懈,學者稱「東山先生。」

《陳謨傳》:謨邃于經學,旁及子史百家,涉流探源,辨析 純駁,犁然歸于至當。嘗謂學必敦本,莫加于性,莫重 于倫,莫先于變化氣質。若禮樂刑政錢穀甲兵度數 之詳,亦不可不講習,一時經生學子多從之游。 《曹端傳》:端五歲見河圖洛書,即畫地質父。及長,專心 性理,其學務躬行實踐,而以靜存為要,讀宋儒《太極 圖》《通書西銘,嘆曰:道在是矣。」篤志研究,坐下著足處, 兩甎皆穿。 〈劉觀傳〉》:觀,正統四年進士,杜門讀書,求聖賢之學。四 方來問道者,坐席嘗不給。縣令劉成為築書院于虎 丘山,名曰養中,四壁皆書先儒語錄,又大書「誠明敬 義四箴,以示學者。平居飯脫粟,服澣布,翛然自得。每 日端坐一室,無懈容。或勸之仕,不應。又作勤、儉、恭、恕 四箴,以教其家。取《呂氏鄉約》表著之,以教其鄉。學者 稱臥廬先生。

《吳與弼傳》:「與弼年十九,見《伊洛淵源圖》,慨然嚮慕,遂 罷舉子業,盡讀四子、五經、洛閩諸錄,不下樓者數年。 中歲家益貧,所居不蔽風雨,躬親耕稼,非其義一介 不取。天順元年,大學士李賢薦之,帝乃遣行人齎禮 幣徵」

《胡居仁傳》:居仁聞吳與弼講學,崇仁往從之游,絕意 仕進。其學以主忠信為先,以求放心為要。操而勿失, 莫大乎敬。因以敬名其齋。端莊凝重,對妻子如嚴賓。 手置一冊,詳書得失,用自程考,鶉衣簞食,晏如也。已 而築室山中,四方來學者日眾,皆告之曰:學以為己, 勿求人知。語治世則曰:惟王道能使萬物各得其所。 著有《居業錄》。

《陳真晟傳》:真晟初治與業,赴鄉試,聞有司防察過嚴, 無待士禮,恥之棄去,由是篤志聖賢之學。讀《大學或 問》,見朱子重言主敬,知敬為大學始基。又得程子「主 一」之說,專心克治,歎曰:「大學誠意為鐵門關,『主一』二 字,乃其玉鑰匙也。」後聞臨川吳與弼方講學,欲就問 之。過南昌張元禎止之宿與語,大推服曰:「斯道自程 朱以來,惟先生得其真。如康齋者,不可見,亦不必見 也。」遠歸閩,潛思靜坐,自號漳南布衣。

《周瑛傳》:瑛始與陳獻章友,獻章之學主于靜,瑛不然 之,謂「學當以居敬為主,敬則心存,然後可以窮理。自 六經之奧以及天地萬物之廣,皆不可不窮,積累既 多,則能通貫,而于道之一本亦自得之矣。所謂求諸 萬殊而後一本可得也。」學者稱翠渠先生。

《邵寶傳》:寶之學以洛、閩為的,嘗曰:吾願為真士大夫, 不願為假道學。至於原本經術,粹然一出于正,則其 所自得也。博綜群籍,有得則書之,簡,取程子「今日格 一物,明日格一物」之義,名之曰《日格子》。學者稱二泉 先生。

《陳獻章傳》:「獻章之學以靜為主。其教學者但令端坐 澄心,于靜中養出端倪。或勸之著述,不答。嘗自言曰: 『吾年二十七,始從吳聘君學,于古聖賢之書無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