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6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六卷目錄

 教學部總論一

  易經蒙卦 臨卦

  書經商書說命下

  禮記曲禮上 王制 文王世子 內則 學記 經解

  文子道德

  呂氏春秋勸學

  韓詩外傳論立教一則

  劉向說苑建本

  揚子法言學行篇

  周子通書師 聖蘊

  近思錄教學

  朱子全書教人 同安縣諭學者 諭諸生 諭諸職事 補試榜諭 與田侍郎

   漳州龍巖縣學記 答黃直卿 答歐陽希遜 答孫季和 答滕德粹 答曹立之 答

  范伯崇 答林謙之 答林擇之 答呂伯恭 與東萊論白鹿書院記 答呂子約 答高

  應朝 答孫仁甫 答張敬夫 答劉公度

  朱子大全集答滕德粹 答吳宜之

學行典第一百六卷

教學部總論一

易經

《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 告。利貞。

本義蒙,昧也。物生之初,蒙昧未明也。其卦以坎遇艮,山下有險,蒙之地也。內險外止,蒙之意也,故其名為《蒙》。《亨》以下占辭也。九二內卦之主,以剛居中,能發人之蒙者,而與六五陰陽相應,故遇此卦者有亨道也。我,二也。「童蒙」,幼稚而蒙昧,謂五也。《筮》者明,則人當求我,而其亨在人。《筮》者暗,則我當求人,而亨在我。人求我者,當視其可否而應之;我求人者,當致其精一而叩之。而明者之「養蒙」,與「蒙」者之自養,又皆利於以正也。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 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 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本義九二,以可亨之道發人之蒙,而又得其時之中,謂如下文所指之事,皆以亨行而當其可也。「志應」者,二剛明,五柔暗,故二不求五而五求二,其志自相應也。「以剛中」者,以剛而中,故能告而有節也。「瀆筮」者,二三,則問者固瀆,而告者亦瀆矣。蒙以養正,乃作聖之功,所以釋「利貞」之義也。大全南軒張氏曰:「《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蓋童穉之時,純一不雜,人欲未起,天理實存,謂之大人者,守此而已,謂之小人者,失此而已。人於是時保護養育,則虛靜純白,渾然天成,施為動作,酬酢進退,皆天理也,非作聖之功起於此乎?

《臨卦》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程傳物之相臨與含容,無若水之在地,故澤上有地為「臨」也。君子觀親臨之象,則教思無窮,「親臨於民」,則有教導之意思也。「無窮」,至誠無斁也。大全雲峰胡氏曰:「不徒曰教,而曰教思,其意思如《兌澤》之深。」

書經

《商書說命下》

惟斆學半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

蔡傳斆,教也,言教人居學之半。蓋「道積厥躬者體之立,斆學於人者用之行」,兼體用,合內外,而後聖學可全也。始之自學,學也,終之教人,亦學也。一念終始,常在於學,無少閒斷,則德之所修,有不知其然而然者矣。大全陳氏雅言曰:能自學而不能教人,則是能成己而不能成物,能明德而不能新民,非學之全也。必始之自學,念念不忘,常在於學,終之教人,亦念念不忘,常在於學,此為學之極功也。

禮記

《曲禮上》

《禮》聞取於人,不聞取人。《禮》聞來學,不聞往教。

陳注《取於人》者,為人所取法也。取人者,人不來而我引取之也。「來學往教」,即其事也。

《王制》

命鄉簡不帥教者,以告耆老,皆朝于庠。元日習射上 功,習鄉上齒。大司徒帥國之俊士與執事焉。

陳注此言簡不肖以絀惡之事。鄉,畿內六鄉也,在遠郊之內,每鄉萬二千五百家。庠,則鄉之學也。耆老,鄉中致仕之卿大夫也。元日,所擇之善日也。期日定則耆老皆來會聚,於是行射禮與鄉飲酒之禮。射以中為上,故曰「上功」;鄉飲則序年之高下,故曰「上齒。」大司徒,教官之長也。率其俊秀者與執禮事,蓋欲使不帥教之人,得於觀感而改過以從善也。

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