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7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至不至無非所人而亂,凡在有司執制者之利,非道 也。聖人之道,若存若亡,援而用之,沒世不亡,與時變 而不化,應物而不移,日用之而不化。人能正靜者,筋 肕而《骨彊》能戴大圓者體乎大方,鏡大清者,視乎大 明,正靜不失,日新其德,昭知天下,通於四極。金心在 中不「可匿外,見於形容,可知於顏色。善氣迎人,親如 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不言之言,聞於雷鼓。金心 之形,明於日月,察於父母。」昔者明王之愛天下,故天 下可附;暴王之惡天下,故天下可離。故貨之不足以 為愛,刑之不足以為惡。貨者,愛之末也;刑者,惡之末 也。凡民之生也,必以正平,所以失之者,必「以喜樂哀 怒。節怒莫若樂,節樂莫若禮,守禮莫若敬。外敬而內 靜者,必反其性,豈無利事哉?我無利心,豈無安處哉? 我無安心。心之中又有心意以先言,意然後形,形然 後思,思然後知。」凡心之形,過知失生,是故內聚以為 源。泉之不竭,表裏遂通。泉之不涸,四支堅固,能令用 之被服四固。是故聖人一言解之,「上察於天,下察於 地。」

《內業》

「聖人與時變而不化,從物而不移,能正能靜,然後能 定。定心在中,耳目聰明,四枝堅固,可以為精。舍 形不正,德不來,中不靜,心不治,正形攝德,天仁地義, 則淫然而自至。」神明之極,照乎知萬物中,義守不忒, 不以物亂官,不以官亂心,是謂「中得有神自在身,一 往一來,莫之能思,失之必亂,得之必治。敬除其舍,精 將自」來。精想思之,寧念治之,嚴容畏敬,精將至定,得 之而勿捨。耳目不淫,心無他圖,正心在中,萬物得度, 道滿天下,普在民所,民不能知也。一言之解,上察於 天,下極於地,蟠滿九州。何謂解之?在於心安。我心治, 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心 以藏心,心之中又有心焉。彼心之心音,以「先言,音然 後形,形然後言,言然後使,使然後治。」

《愛慾》靜之,遇亂正之。勿引勿推,福將自歸。彼道自來, 可藉與謀。靜則得之,躁則失之。靈氣在心,一來一逝。 其細無內,其大無外。所以失之,以躁為害。心能執靜, 道將自定。

荀子

《解蔽篇》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虛一而靜。心未嘗不 臧也,然而有所謂虛;心未嘗不滿也,然而有所謂一; 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人生而有知,知而有 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謂虛,不以所已臧害所將 受謂之虛。心生而有知,知而有異,異也者,同時兼知 之,同時兼知之,兩也,然而有所謂一,不以夫一害此」 一,謂之一心。臥則夢,偷則自行,使之則謀,故心未嘗 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不以夢劇亂知謂之靜,未得 道而求道者,謂之虛一而靜。虛一而靜,謂之大清明。 萬物莫形而不見,莫見而不論,莫論而失位,坐於室 而見四海,處於今而論久遠,疏觀萬物而知其情,參 稽治亂而通其度,經緯天地而材官萬物,制割大理, 而宇宙裏矣。恢恢廣廣,孰知其極?睪睪廣廣,孰知其 德?涫涫紛紛,孰知其形?明參日月,大滿八極,夫是之 謂大人。夫惡有蔽矣哉!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 也。出令而無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奪也,自取也, 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詘 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則受,非之則辭,故曰「心 容其擇也。」

人心譬如槃水,正錯而勿動,則湛濁在下,而清明在 上,則足以見鬚眉而察理矣。微風過之,湛濁動乎下, 清明亂於上,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心亦如是矣。 導之以理,養之以清,物莫之傾,則足以定是非,決嫌 疑矣。小物引之,則其正外易,其心內傾,則不足以決 麤理也。

韓詩外傳

《論治氣養心》

夫「治氣養心之術,血氣剛彊,則務之以調和;智慮潛 深,則一之以《易》諒;勇毅彊果,則輔之以道術;齊給便 捷,則安之以靜退;卑攝貪利,則抗之以高志;容眾好 散,則劫之以師友;怠慢摽棄,則慰之以禍災;愿婉端 慤,則合之以《禮樂》。凡治氣養心之術,莫徑由禮,莫優 得師,莫慎一好。好一則博,博則精,精則神,神則化。是」 以君子務結心乎一也。《詩》曰:「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 儀一兮,心如結兮。」

淮南子

《泰族訓》

「聖人養心莫善於誠,至誠而能動化矣。今夫道者,藏 精於內,棲神於心,靜漠恬淡,訟繆胸中,邪氣無所留 滯,四枝節族,毛蒸理泄,則機樞調利,百脈九竅莫不 順比其所居神者,得其位也,豈節拊而毛修之哉?」聖 主在上,廓然無形,寂然無聲,官府若無事,朝廷若無 人,無隱士,無軼民,無勞役,無冤刑,四海之內,莫不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