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7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孩提也,曾有漸長不為物引習移者乎?乞人不受呼 蹴,曾有永保此心而勿喪者乎?譬之穀種,不種不生; 譬之真金,不淘不淨。近之論心學者,如之何?競指眾 人見在之心,即與聖人同也。然則世之人豈盡失其 同然之真乎?噫!難言也。果真心之盡失,則有志者猶 得而辨之也。惟其真妄混淆,能「決死生於危迫,不免 計豐約於宴安。天飛淵潛,星流電閃,而日用不知,無 論已閒。」有志於心學而自密其功者,非不欲鼓其氣 以拓充其量,而囊括空虛,若幾於廣且大矣;然心不 離乎氣,而氣不足以盡心。一任其氣,即非無方無體 之本然也;非不欲銳其見以鑽研其密,而窺測竅妙, 若幾於精且微矣。然心不離乎見,而見不足以盡心, 一用其見,即非「不識不知」之本然也;非不欲殫思為 以擬議其神妙,而變化錯綜,若幾於靈且明矣。然心 不離思為,而思為不足以盡心,一涉於思為,即非「無 聲無臭」之本然也。蓋大虛萬象,惟心所現,心識一泯, 空象皆無,是宇宙本是無窮,人心未免有著,此《盡心》 「之所以難,而常與宇宙相隔越也。」然則聖人之同然 者,終不可得而識之哉!蓋與其求同於聖人,莫若觀 同於赤子。聖人水之海,赤子水之源,海難窮,源易見 也。何也?赤子之心,何學何慮,而其虛靈知覺,廣大精 微,渾渾乎一宇宙之無邊際,無閒隔故也。大人雖無 所不學,無所不能,其所以不學而能「者,未之失焉;雖 無所不慮,無所不知,其所以不慮而知者,未之失焉。 故大人不失赤子之心,而合德於天地也。」可見赤子 即未污染之眾人,而眾人乃已污染之赤子;聖賢即 已暴濯之眾人,而眾人皆未暴濯之賢聖者也。此則 在人。反而觀之,果未污染否乎?果已暴濯否乎?果道 心也,良心也?拳拳乎守而勿失可也。一有污染,不得 不加暴濯之功,而日新又新,庶可復其天然之故。若 徒曰前念迷即凡,後念悟即聖,而此心之堅白,即可 日試於磨涅。曷不思曾子之贊其師曰:「江漢以濯之, 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也。以孔子之皜皜不可 尚者,濯之必江漢,暴之必秋陽也。使遽以眾人見在 之習心而未嘗暴濯者,強同乎聖心,且曰:「立躋聖位, 非吾所知也。」噫!此《大學》所以言「正心」,必先之以誠意、 致知、格物。

《無善無惡者心之體》

心學肇自虞廷,大闡明於孔門,而心體則人人所同 有也。以人人所同有者,而人人不自知焉。故言心者, 曰「心本善而無惡也」;曰「心雖本善,而其用流入於惡 者,亦心也」;曰「心之體本無善而無惡也。」夫謂之本心、 良心、仁義之心,皆自善而言也,何以謂之無善無惡 哉?蓋人心之體,本自虛靈,而以善惡對言之,惡固非 所有,善亦不可得而有也。況善本無方體,無窮盡,無 先後內外,窺之莫得其蘊,求之莫測其端,遂謂之無 善無惡,不知此即至善之全體也。然心體虛靈,人莫 不信之矣。太虛之中,果何所有乎?猶目之明,耳之聰, 以其虛也。目虛無所不見,耳虛無所不聞,何其靈也? 虛靈之中,不可先有乎?善猶明之本「無色,聰之本無 聲也。目無一色,固能盡萬物之色;耳無一聲,固能盡 萬物之聲;心無一善,固能盡萬物之善者」,乃探索於 事事物物之閒,先求其所謂定理者,以為應事宰物 之則,是虛靈之內先有乎善也。虛靈之內先有乎善, 是自窒其虛靈之體,非止至善之謂矣。於此欲矯其 弊,何不直指太虛之體,以端中正之趨,謂靈扃中藏, 淵淵浩浩,未易測識,此乃天命之性,為人心同有之 至善,而一毫人力不與者也。故不曰「至善」,而曰「無善 無惡」焉。寧知目不可先有妍媸之色,未常無明也,特 其天明不可得而睹焉爾;耳不可先有邪正之聲,未 嘗無聰也,特其天聰不可得而聽焉爾;心不可先有 善惡之念,未嘗無靈明也,特其虛靈不可得而執持 焉爾。夫聰明即耳目之善,靈明發竅為耳目之聰明, 即心之善也。因明之不可睹,即謂之無明,因聰之不 可聽,即謂之無聰,因虛靈不可執持,即謂之無善也。 可乎哉?試即愛親之一端言之,人之於親,莫不知愛, 凡溫凊定省一出於此,心之愛也。即此愛親之心以 反觀焉,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聽之, 不可得而聞也,謂之無可也。然孝子有深愛者,視於 無形,聽於無聲,戀戀乎不可解於衷者,謂之有也,非 歟?此正明明德親民之實體,而為人心本然之至善 也。故君子戒慎不睹,恐懼不聞,永保此心而止至善 焉,非先求一善以安排於「中之謂也。然則即愛親一 端以推之,萬善何莫不然,而至善之心體可識矣。」或 曰:「《大學》前云至善,後云正心,則心體不可以無善言 也明矣。而子又不專以有善言之,何也?」曰:至善者,人 心自有之天,則應用萬變不齊,真體一定不易,固通 寂感有無而一之者也。俗儒執名物,故滯於有;楊墨 耽空寂,故墮於無。孰謂心而可以有無偏言之哉?觀 《大學》言「有所則心不正,而無所則心正可知矣。不正 則不善,而心正則止至善可知矣。」是心本至善,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