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目錄
主敬部總論二
朱子全書〈持敬 答胡廣仲 答程允夫 答何叔京 答林擇之 答廖子晦
答潘叔度 答呂子約 答林子玉 答程正恩 答周舜弼 答董叔重 答胡季隨 答
李守約 答符舜功 答熊夢兆 答鄭子上 答李次張 答徐居甫 程子養觀說 答
張敬夫 答楊子直 答方耕道〉
正學編〈致一篇〉
庸齋日記〈主敬〉
主敬部藝文一
敬齋銘 宋張栻
主一箴 前人
敬齋箴 朱熹
大水上封事 湯漢
火災應詔上封事 前人
敬銘 元吳澄
持敬齋銘 明宋濂
寅齋後記 前人
敬所記 何喬新
持敬齋銘 前人
敬慎齋銘 前人
敬義堂銘 龍大有
主敬銘 林廷玉
主敬部藝文二〈詩〉
感興 宋朱熹
主敬部紀事
主敬部雜錄
學行典第一百三十二卷
主敬部總論二
朱子全書
《持敬》
聖人相傳,只是一箇字。堯曰「欽明」,舜曰「溫恭;聖敬日 躋,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堯是初頭出治第一箇聖 人。《尚書堯典》是第一篇典籍,說堯之德,都未下別字, 欽是第一箇字。如今看聖賢千言萬語,大事小事,莫 不本於敬,收拾得自家精神在此,方看得道理盡。看 道理不盡,只是不曾專一。或云:「主一之謂敬」,敬莫只 是「主一?」曰:「『主一』又是『敬』字注解。要之,事無小無大,常 令自家精神思慮盡在此。遇事時如此,無事時也如 此。」 聖賢言語大約似乎不同,然未始不貫。只如夫 子言「非禮勿視聽言動,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 祭,言忠信,行篤敬」,這是一副當說話。到孟子又卻說 「求放心,存心養性。」《大學》則又有所謂格物「『致知、正心、 誠意』,至程先生又專一發明一箇『敬』字。若只恁看,似 乎參錯不齊,千頭萬緒,其實只一理。」道夫曰:「汎汎於 文字閒,祇覺得異。實下功,則貫通之理始見。」曰:「『然。只 是就一處下工夫,則餘者皆兼攝在裏。聖賢之道如 一室然,雖門戶不同,自一處行來便入得,但恐不下 工夫耳。」 因歎「敬』字工夫之妙。聖學之所以成始成 終者,皆由此,故曰『修己以敬』。下面安人安百姓,皆由 於此。只緣子路問不置,故聖人復以此答之。要之,只 是箇『修己以敬』,則其事皆了。」或曰:「自秦漢以來,諸儒 皆不識這『敬』字,直至程子方說得親切,學者知所用 力。」曰:「程子說得如此親切了。近世程沙隨猶非之,以 為聖賢無單獨說『敬』字時,只是敬親、敬君、敬長,方著 箇『敬』字,全不成說話。聖人說『修己以敬』,曰『敬而無失』, 曰『聖敬日躋』,何嘗不單獨說來?若說有君有親有長 時用敬,則無君親無長之時,將不敬乎?都不思量,只 是信口胡說。」 問:「二程專教人持敬,持敬在主一浩 熟思之。若能每事加敬,則起居語默在規矩之內,久 久精熟,有『從心所欲,不踰矩』之理。顏子請事,四者,亦 只是持敬否?」曰:「學莫要於持敬,故伊川謂:『敬則無己, 可克省多少事。然此事甚大,亦甚難。須是造次顛沛 必於是,不可須臾閒斷,如此方有功。所謂敏則有功。 若還今日作,明日輟,放下了又拾起,幾時得見效!修 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少箇敬不得。如『《湯》之『聖敬日 躋』,文王『小心翼翼』之類,皆是。只是他便與敬焉一』,自 家須用持著,稍緩則忘了,所以常要惺惺地。久之成 熟可知道。『從心所欲,不踰矩』,顏子止是持敬』。」 因說 敬。曰:「聖人言語,當初未曾關聚,如說『出門如見大賓, 使民如承大祭』等類,皆是敬之目。到程子始關聚,說 出一箇敬來教人。然敬」有甚物,只是「畏」字相似,不是 塊然兀坐,耳無聞,目無見,全不省事之謂。只收斂身 心,整齊純一,不恁地放縱,便是敬。 為學有大要,若 論看文字,則逐句看將去;若論為學,則自有箇大要。 所以程子推出一箇「敬」字與學者說,「要且將箇『敬』」字 收斂箇身心,放在模匣子裏面,不走作了,然後逐事 逐物看道理。嘗愛古人說得「學有緝熙于光明」,此句 最好。蓋心地本自光明,只被利欲昏了。今所以為學 者,要令其光明處轉光明,所以下「緝熙」字。心地光明, 則此事有此理,此物有此理,自然見得。且如人心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