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8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會者也。德兼眾善,不主於善,則無以得一本萬殊之理;善原於一,不協於一,則無以達萬殊一本之妙。謂之克一者,能一之謂也。博而求之於不一之善,約而會之於至一之理,此聖學始終條理之序,與夫子所謂一貫者幾矣。太甲至是而得與聞焉,亦異乎常人之改過者歟!張氏曰:「《虞書》精一數語之外,惟此為精」密。《大全》。問:「『『德無常師』四句,或言主善人而為師,若仲尼無常師』之意,若何?」朱子曰:「非也。橫渠說:『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最好四句三段一段緊似一段。德且是大體說,有吉德,有凶德,然必主於善,乃為吉爾。善亦且是大段說,或在此為善,或在彼為不善,或在前日則不善,而今日則為善。惟須協於克一,是乃為善。謂以此心揆度彼善耳。故橫渠言原,則若善之原於一耳。蓋善因一而後定也。德以事言,善以理言,一以心言。」或問:「橫渠之言如何?」曰:「一故善。一者善之原也。『善無常主』,如言前日之受非也;『協于克一』,如言『皆是也。蓋均是善,但《易》地有不同者,故無常主,必是合于一,乃為至善。一者,純於理而無二三之』」謂一,則無私欲而純乎義理矣。陳氏大猷曰:「有專一之一,終始惟一是也。有統一之一,協于克一是也。無一善之或遺,無一息之或閒,然後盡一德之全體。」尹既言「惟一」之旨,復明「協一」之義。德之所在,初無常師,凡主于善,皆所當師,謂博而取之也。善有萬端,亦無常主,必貴協合統會於克一之地,謂「一以貫之」也。新安陳氏曰:理之一本萬殊處,擇之貴乎精;理之萬殊一本處,融之貴於一。德無常師,主善為師,精以擇之也,即所謂「惟精也;善無常主,協於克一」,「一以貫之」也,即所謂惟一也。南軒張子謂「精一」數語外,惟此最為精密。深味之,伊尹之言,即自精一推廣之也。

俾萬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綏先王之 祿,永底烝民之生。」

蔡傳「人君惟其心之一,故其發諸言也大。」萬姓見其言之大,故能知其心之一,感應之理,自然而然,以見人心之不可欺而誠之不可揜也。

淮南子

《原道訓》

所謂「無形」者,一之謂也。所謂一者,無匹合於天下者 也。卓然獨立,塊然獨處,上通九天,下貫九野,員不中 規,方不中矩,大渾而為一,葉累而無根,懷囊天地,為 道關門,穆忞隱閔,純德獨存,布施而不既,用之而不 勤。是故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循之不得其 身。無形而有形生焉,無聲而五音鳴焉,無味而五味 「形焉,無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有生於無,實出於虛。天 下為之圈,則名實同居。」音之數不過五,而五音之變 不可勝聽也;味之和不過五,而五味之化不可勝嘗 也;色之數不過五,而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故音者 宮立而五音形矣;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色者白立 而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萬物生矣。是故一之理,施 四海;一之解,際天地。其全也純兮若璞,其散也混兮 若濁;濁而徐清,沖而徐盈,澹兮其若深淵,汎兮其若 浮雲,若無而有,若亡而存。萬物之總,皆閱一孔;百事 之根,皆出一門。其動無形,變化若神;其形無跡,常後 而先。是故至人之治也,掩其聰明,滅其文章,依道廢 智,與民同出于公;約其所守,寡其所求,去其誘慕,除 其嗜欲,損其思慮。約其所守則察,寡其所求則得。夫 任耳目以聽視者,勞形而不明;以知慮為治者,苦心 而無功。是故聖人一度循軌,不變其宜,不易其常,放 準循繩,曲因其當。

《俶真訓》

「道出一原,通九門,散六衢,設於無垓坫之宇,寂寞以 虛,無非有為于物也,物以有為于己也。是故舉事而 順于道者,非道之所為也,道之所施也。夫天之所覆, 地之所載,六合所包,陰陽所呴,雨露所濡,道德所扶, 此皆生一父母而閱一和也。是故槐榆與橘柚,合而 為兄弟,有苗與三危」,通而為一家。夫目視鴻鵠之飛, 「耳聽琴瑟之聲,而心在鴈門之閒。一身之中,神之分 離剖判,六合之內,一舉而千萬里。故自其異者,視之 肝膽胡越;自其同者,視之萬物一圈」也。百家異說,各 有所出。若夫墨、楊、申、商之于治道,猶蓋之無一橑,而 輪之無一輻,有之可以備數,無之未有害于用也。己 自以為獨擅之,不通之於天地之情也。今夫冶工之 鑄器,金踊躍於罏中,必有波溢而播棄者,其中地而 凝滯,亦有以象於物者矣。其形雖有所小用哉,然未 可以保於周室之九鼎也,又況比於規形者乎?其與 道相去亦遠矣。今夫萬物之疏躍枝舉,百事之莖葉 條枿,皆本於一根而條循千萬也。若此則有所受之 矣,而非所授者;所受者,無授也,而無不受也。無不受 也者,譬若周雲之蘢蓯,遼巢彭濞而為雨,沈溺萬物 而不與為溼焉。今夫善射者,有儀表之度,如工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