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性拙人閒,不習仕進,昔嘗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 事免黜,此皆眷者所共知也。量己審分,不敢期榮。夙 嬰貧困,加以疏懶,衣裳容髮,有足駭者,中以親老供 養,褰裳徒步,脫爾逮今二代,一紀先朝。使其更自修 正,勉厲於階級之次,見其繿縷,或復賜以衣裳。」袁、褚 諸公,咸加勸勵,終不能自反也。一不復為,安可重為 哉!昔人有以「冠一免,不重加于首」,每謂此得進止之 義。古者以賢制爵,或有秩滿而辭老;以庸制祿,或有 身病而求歸者。永瞻前良,在己何若?又上下年尊,益 不願居官次,廢晨昏也。先朝為此,曲申從許,故得連 年不拜榮授,而帶帖薄祿。既習此歲久,又齒長疾侵, 豈宜攝齋河閒之聽,廁跡東平之僚,本無絕俗之操, 亦非能偃蹇為高,此又諸賢所當深察者也。近奉初 教,便自希得託跡于客遊之末,而固辭榮級,其故何 耶?以古之王侯大人,或以此延四方之士,甚美者則 有輻湊燕路,慕君王之義;驤鑣魏闕,高公子之仁;繼 有追申、白而入楚,羨鄒枚而遊梁。吾非敢叨夫曩賢, 庶欲從九九之遺蹤。既于聞道集泮不殊,而幸無職 司拘礙,可得奉溫凊,展私計,志在此爾。
《與從叔永書》張融
融昔稱幼學,早訓家風,雖則不敏,率以成性,布衣葦 席,弱年所安,簞食瓢飲,不覺不樂。但世業清貧,民生 多待,榛栗棗脩,女贄既長,束帛禽鳥,男禮已大,勉身 就官,十年七仕,不欲代耕,何至此事?昔者三吳一丞, 雖屬舛錯,今聞南康缺守,願得為之。融不知階級,階 級亦可不知。融政以求丞不得,所以求郡;求郡不得, 亦可復求丞。
《與王僧虔書》前人
「融,天地之逸民也,進不辨貴,退不知賤,兀然造化,忽 如草木。」實以家貧累積,孤寡傷心,八姪俱孤,二弟頗 弱,撫之而感,古人以悲。豈能山海陋祿,申融情累。阮 籍愛東平土風,融亦欣《晉平》閑外。
《答侯高第二書》唐·李翱
足下復書來,會與一二友生飲酒甚樂,故不果以時 報。三讀足下書,感歎不能休。非足下之愛我甚,且欲 吾身在而吾道光明也,則何能開難出之辭,如此之 無憂乎?前書所以不受足下之說而復闢之者,將以 明吾道也。吾之道,非一家之道,是古聖人所由之道 者也。吾之道塞,則君子之道消矣;吾之道明,則堯、舜、 禹、湯、文王、孔子之道未絕于地矣。前書若與足下混 然同辭,是宮商之一其聲音也,道何由而明哉?吾故 拒足下之辭,知足下必將憤予而復其辭也。足下再 三教我適時以行道,所謂時也者,乃仁義之時乎?將 沈浮之時乎?苟仁且義,則吾之道何所屈焉爾?如順 沈浮之時,則是乘流望風而高下焉。「苟如此,雖足下 之見,我且不識矣,況天下乎?不修吾道而取容焉,其 志亦不遐矣。」故君子非仁與義,則無所為也。如有一 朝之患,古君子則不患也。吾之道,學孔子者也。蓋孔 子畏于匡,圍於蒲,伐樹於桓魋,逐於魯,絕糧於陳蔡 之師。夫孔子豈不知屈伸之道邪?賢不肖在我者也。 貴與富,貧與賤,道之行否,則有命焉。君子正己而須 之爾,雖人不能取其容焉。故孔子謂子路、子貢曰:「《詩》 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子路 對曰:「意者吾未仁且智也,而人之不信也與?」子曰:「有 是乎!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齊?使智者而必行, 安有王子比干?」子貢對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 能容。」盍少貶夫子之道?子曰:「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 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統 而理之,而不能為容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賜而志 不遠矣。」謂顏回如,謂由也、賜也。顏淵對曰:「夫子之道 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醜」也。道既已 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醜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 見君子,孔子蓋歎之也。以孔子其門人三千,其聖德 如彼之至也。而知孔子者,獨顏回爾,其他皆學焉而 不能到也。然則僕之道,天下人安能信而行邪?足下 之言曰:「西伯、孔子何等人也?皆以柔氣污辭,同用《明 夷》也,以避禍患。」斯人豈浮世邪人乎?夫西伯,聖人也, 羑里之拘,僅不免焉。孔子,聖人之大者也,其屈厄如 前所陳,惡在其能取容於世乎?故曰:「危行言遜,所以 遠害也。」其道則爾,其能遠之與否而必容焉,則吾不 敢知也。非吾獨爾,孔子亦不知也。僕之道窮,則樂仁 義而安之者也;如用焉,則推而傳之於天下者也,何 獨天下哉?將後世之人大有得於吾之功者爾。天之 生我也,亦必有意矣。將欲愚生民之視聽乎?則吾將 病而死,尚何能伸其道也?如欲生民有所聞乎?則吾 何敢辭也?然則吾道之行與否,皆運也,吾不能自知 也。天下人安能害於我哉?足下又曰:「吾子夷、齊之道 也。」如僕向者所陳,亦足以免矣。故不復有所說。若韓 孟與吾子之於我,親故知我者也。苟異口同辭,皆如 足下所說,是僕於天下眾多之人而未有一知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