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1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名。預鄉里計偕,謂科舉之習不足為,嘗游僧舍,見僧 道楷將祝髮,從之。時周行己官河南,警之曰:『何為舍 聖人之學而學佛?異日程先生歸,可師也』。會程頤還」 自涪,乃往受業。頤賞其穎悟,讀《孟子》「志士不忘在溝 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慨然若有得,未及仕而卒。頤嘗 言:「吾晚得二士」,謂繹與尹焞也。

蘇昺

按《宋史蘇昺傳》:「昺字季明,武功人。始學于張載,而事 二程卒業。元祐末,呂大中薦之,起布衣為太常博士。 坐元符上書入邪籍,編管饒州,卒。」

尹焞

按《宋史尹焞傳》:「焞字彥明,一字德充,世為洛人。曾祖 仲宣七子,而二子有名。長子源,字子漸,是謂河內先 生。次子洙,字師魯,是謂河南先生。源生林,官至虞部 員外郎。林生焞,少師事程頤,嘗應舉,發策有誅元祐 諸臣議,焞曰:『噫尚可以干祿乎哉』?不對而出,告頤曰: 『焞不復應進士舉矣』。頤曰:『子有母在』。焞歸告其母陳」, 母曰:「吾知汝以善養,不知汝以祿養。」頤聞之曰:「賢哉 母也!」于是終身不就舉。焞之從師,與河南張繹同時, 繹以高識,焞以篤行。頤既沒,焞聚徒洛中,非弔喪問 疾不出戶,士大夫宗仰之。靖康初,种師道薦焞德行 可備勸講,召至京師,不欲留,賜號和靖處士。戶部尚 書梅執禮、御史中丞呂好問、戶部侍郎邵溥、中書舍 人胡安國合奏:「河南布衣尹焞,學窮根本,德備中和, 言動可以師法,器識可以任大,近世招延之士,無出 其右者。朝廷宣召,而命處士以歸,使焞韜藏國器,不 為時用,未副陛下側席求賢之意。望特加識擢,以慰 士大夫之望。」不報。次年,金人陷洛,焞闔門被害。焞死 復甦,門人舁置山谷中而免。劉豫命偽帥趙斌以禮 聘焞,不從則以兵恐之。焞自商州奔蜀,至閬,得程頤 《易傳》十卦于其門人呂稽中,又得全本于其壻邢純, 拜而受之。紹興四年,止于涪。涪,頤讀《易》地也,闢二畏 齋以居,邦人不識其面。侍讀范仲舉焞自代,授左宣 教郎,充崇政殿說書,以疾辭。范仲奏給五百金為行 資,遣朝臣奉詔至涪親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頤而 後行。先是,崇寧以來,禁錮元祐學術,高宗渡江,始召 楊時寘從班,召胡安國居給舍,范仲、朱震俱在講席, 薦焞甚力。既召赴,左司諫陳公輔上疏攻程氏之學, 乞加屏絕。焞至九江,上奏曰:「臣僚上言,程頤之學惑 亂天下,焞實師頤垂二十年,學之既專,自信甚篤。使 焞濫列經筵,其所敷繹,不過聞于師者,舍其所學,是 欺君父。加以疾病衰耗,不能支持。」遂留不進。胡安國 奉祠居衡陽,上書言:「欲使學者蹈《中庸》,師孔、孟,而禁 不從程頤之學,是入室而不由戶。」朱震引疾告去。時 趙鼎去位,張浚獨相,于是召安國,俾以內祠兼侍讀, 而上章薦焞,言其拒劉豫之節,且謂其所學所養有 大過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國門。復以疾 辭。上曰:「焞可謂恬退矣。」詔以祕書郎兼說書,趣起之。 焞始入見,就職八年,除祕書少監。未幾,力辭求去。上 語參知政事劉大中曰:「焞未論所學淵源,足為後進 矜式,班列得老成人,亦是朝廷氣象。」乃以焞直徽猷 閣、主管萬壽觀,留侍經筵。資善堂翊善朱震疾亟,薦 焞自代。輔臣入奏,上慘然曰:「楊時物故,胡安國與震 又亡,朕痛惜之。」趙鼎曰:「尹焞學問淵源,可以繼震。」上 指奏牘曰:「震亦薦焞代資善之職,但焞微聵,恐教兒 費力爾。」除太常少卿,仍兼說書。未幾,稱疾在告,除權 禮部侍郎兼侍講。時金人遣張通古、蕭哲來議和,焞 上疏曰:「臣伏見本朝有遼、金之禍,亙古未聞,中國無 人致其猾亂。昨者城下之戰,詭詐百出,二帝北狩,皇 族播遷,宗社之危,已絕而後續。陛下即位以來,十有 二年,雖中原未復,讎敵未殄,然而賴祖宗德澤之厚, 陛下勤苦之至,億兆之心,無有離異。今之上策,莫如 自治。自治之要,內則進君子而遠小人,外則賞當功 而罰當罪,使主上孝弟通于神明,道德成于安彊,勿 以小智孑義而圖大功,不勝幸甚。」疏及書皆不報。于 是焞固辭新命。九年,以徽猷閣待制提舉萬壽觀兼 侍講,又辭,且奏言:「臣職在勸講,蔑有發明。期月之閒, 病告相繼,坐竊厚祿,無補聖聰。先聖有言,陳力就列 不能者,止此,當去一也。臣起自草茅,誤膺召用,《守道》 之語,形于訓詞。而臣貪戀寵榮,遂移素守,使朝廷非 常不次之舉,獲懷利苟得之人,此當去者二也。比嘗 不量分守,言及國事,識見迂陋,已驗于今,跡其庸愚, 豈堪時用?此當去者三也。臣自擢春官,未嘗供職,以 疾乞去,更獲超遷,有何功勞,得以祇受?此當去者四 也。國朝典法,揆之《禮經》,年至七十,皆當致仕。今臣年 齒已及,加以疾病,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此當去者五 也。臣聞聖君有從欲之仁,匹夫有莫奪之志。今臣有 五當去之義,無一可留之理。乞檢會累放歸田里。」疏 上,以焞提舉江州太平觀,引年告老,轉一官致仕。焞 自入經筵,即乞休致,朝廷以禮留之。浚、鼎既去,秦檜 當國,見焞議和疏及與檜書,已不樂。至是得求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