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七十一卷目錄
志道部名賢列傳二
元
張䇓 金履祥
許謙 陳櫟
胡一桂 胡炳文
黃澤 蕭㪺
韓擇 同恕
同居仁 安熙
胡長孺 熊朋來
董朴 韓性
吳師道 陸文圭
周仁榮 伯顏
范準 左繼樗
學行典第一百七十一卷
志道部名賢列傳二
元
張䇓
按《元史張傳》,「䇓字達善,其先蜀之導江人。蜀亡,僑 寓江左。金華王柏得朱熹三傳之學,嘗講道於台之 上蔡書院,䇓從而受業焉。自六經語孟傳註以及周 程張氏之微言,朱子所嘗論定者,靡不潛心玩索,究 極根柢,用功既專,久而不懈,所學益弘深微密,南北 之士鮮能及之。至元中,行臺中丞吳曼慶聞其名,延 至」江寧學宮,俾子弟受業。中州士大夫欲淑子弟以 朱子《四書》者,皆遣從䇓游,或闢私塾迎之。其在維揚, 來學者尤眾,遠近翕然,尊為碩師,不敢字呼,而稱曰 「導江先生。」大臣薦諸朝,特命為孔、顏、孟三氏教授。鄒、 魯之人服誦遺訓,久而不忘。䇓氣宇端重,音吐洪亮, 講說精詳,子弟從之者詵詵如也。其高第弟子知名 者甚多,夾谷之奇、楊剛中尤顯。䇓無子,有《經說》及文 集行世。吳澄序其書,以為議論,正援據博,貫串縱橫, 儼然新安朱氏之尸祝也。至正中,真州守臣以䇓及 郝經、吳澄皆嘗留儀真,作祠宇祀之,曰「三賢祠。」
金履祥
按《元史金履祥傳》:「履祥,字吉父,婺之蘭溪人。其先本 劉氏,後避吳越錢武肅王嫌名,更為金氏。履祥從曾 祖景文,當宋建炎紹興閒,以孝行著稱。其父母疾,齋 禱於天,而靈應隨至,事聞於朝,為改所居鄉曰純孝。 履祥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書,即能記誦。比長,益自 策勵,凡天文、地形、禮樂、田乘、兵謀、陰陽、律曆之書,靡」 不畢究。及壯,知向濂、洛之學,事同郡王柏從登何基 之門。基則學於黃榦,而榦親承朱熹之傳者也。自是 講貫益密,造詣益邃。時宋之國事已不可為,履祥遂 絕意進取,然負其經濟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會 襄、樊之師日急,宋人坐視而不敢救,履祥因進「牽制 擣虛」之策,請以重兵由海道直趨燕、「薊,則襄、樊之師, 將不攻而自解。」且備敘海舶所經凡州郡縣邑,下至 巨洋別鄔,難易遠近,歷歷可據以行,宋終莫能用。及 後朱瑄、張清獻海運之利,而所由海道,視履祥先所 上書,咫尺無異者,然後人服其精確。德祐初,以迪功 郎、史館編校起之,辭弗就。宋將改物,所在盜起,履祥 屏居金華山中。兵燹稍息,則上下巖谷,追逐雲月,寄 情嘯詠,視世故泊如也。平居獨處,終日儼然,至與物 接,則盎然和懌。訓迪後學,諄切無倦,而尤篤於分義。 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為隸,不相知者十年,履祥 傾貲營購,卒贖以完。其子。後貴,履祥終不自言,相見 勞問,辛苦而已。何基、王柏之喪,履祥率其同門之士, 以義制服,觀者始知師弟子之繫於常倫也。履祥嘗 謂:「司馬文正公光作《資治通鑑》,祕書丞劉恕為《外紀》 以記前事,不本於經,而信百家之說,是非謬於聖人, 不足以傳信。自帝堯以前,不經夫子所定,固野而難 質。夫子因《魯史》以作《春秋》,王朝列國之事,非有玉帛 之使,則魯史不得而書,非聖人筆削之所加也。」況《左 氏》所記,或闕或誣,凡此類皆不得以辟經為辭。乃用 邵氏《皇極經世》曆胡氏《皇王大紀》之例,損益折衷,一 以《尚書》為主,下及《詩》《禮》《春秋》,旁採舊史諸子,表年繫 事,斷自唐堯以下,接於《通鑑》之前,勒為一書二十卷, 名曰《通鑑前編》。凡所引書,輒加訓釋以裁正其義,多 先儒所未發。既成,以授門人許謙曰:「二帝、三王之盛, 其微言懿行,宜後王所當法;戰國、申、商之術,其苛法 亂政,亦後王所當戒。則是編不可以不著也。」他所著 書,曰《大學章句疏義》二卷,《論語孟子集註考證》十七 卷、《書表註》四卷,謙為益加校定,皆傳於學者。天曆初, 廉訪使鄭允中表上其書於朝。初,履祥既見王柏,首 問為學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舉先儒之言:「居敬 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