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1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飢民。又言於部使者,轉聞於朝,得粟四萬石、鈔三萬 八千四百錠,賑之,三十餘萬人賴以存活。遷池州建 德縣尹。郡學有田七百畝,為豪民所占。郡下其事,建 德俾師道究治之,即為按其圖籍,悉以歸於學。建德 素少茶,而榷稅尢重,民以為病,即為極言於所司,榷 稅為減。中書左丞呂思誠、侍御史孔思立列薦之,召 為國子助教,尋陞博士。其為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 許衡之成法,六館諸生,人人自以為得師。丁內憂而 歸,以奉議大夫、禮部郎中,致仕,終於家。

陸文圭

按《元史陸文圭傳》:「文圭字子方,江陰人。幼而穎悟,讀 書過目成誦,終身不忘,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 律曆、醫藥、算數之學。宋咸淳初,文圭年十八,以春秋 中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之曰『牆東先生。延祐 設科,有司強之就試,凡一再中鄉舉。文圭為文,融會 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 廷數遣使馳幣聘之,以老疾不果行。卒,年八十五。

周仁榮

按《元史周仁榮傳》:「仁榮字本心,台州臨海人。父敬孫, 宋太學生。初,金華王柏以朱熹之學主台之上蔡書 院,敬孫與同郡楊玨、陳天瑞、車若水、黃超然、朱致中、 薛松年師事之,受性理之旨。敬孫嘗著《易象占》《尚書 補遺》《春秋類例》,仁榮承其家學,又師玨天瑞,治《易》《禮》 《春秋》,而工為文章,用薦者署美化書院山長。美化在」 處州萬山中,人鮮知學。仁榮舉行《鄉飲酒禮》,士俗為 變。後辟江浙行省掾史,省臣皆呼「先生」,不以吏遇之。 泰定初,召拜國子博士,遷翰林修撰,陞集賢待制。奉 旨代祀嶽瀆,至會稽,以疾作,不復還朝。卒年六十有 一。其所教弟子,多為名人。

伯顏

按《元史伯顏傳》:「伯顏,一名師聖,字宗道,哈剌魯氏,隸 軍籍,蒙古萬戶府,世居開州濮陽縣。伯顏生三歲,常 以指畫地,或三或六,若為卦者。六歲,從里儒授《孝經》 《論語》,即成誦。早喪父,其兄曲出買經傳等書以資之, 日夜誦不輟。稍長,受業宋進士建安黃坦,坦曰:『此子 穎悟過人,非諸生可比』。因命以顏為氏,且名而字之」 焉。久之,坦辭曰:「余不能為爾師,群經有《朱子說》具在, 歸而求之可也。」伯顏自弱冠即以斯文為己任,其於 大經大法,粲然有睹,而心所自得,每出於言意之表。 鄉之學者來相質難,隨問隨辨,咸解其惑。於是中原 之士,聞而從遊者日益眾。至正四年,以隱士徵至京 師,授翰林待制,預修《金史》。既畢,辭歸。已而復起為江 西廉訪僉事,數月以病免。及還,四方之來學者至千 餘人。蓋其為學,專事講解,而務真知力踐,不屑事舉 子詞章,而必期措諸實用。士出其門,不問知其為伯 顏氏學者。至於異端之徒,亦往往棄其學而學焉。十 八年,河南賊蔓延河北,伯顏言於省臣,將結其鄉民 為什伍以自保,而賊兵大至,伯顏乃渡漳北行,邦人 從之者數十萬家。至磁與賊遇,賊知伯顏名士,生劫 之以見賊,將誘以富貴,伯顏罵不屈,引領受刃,與妻 子俱死之,年六十有四。既死,人或剖其腹,見其心數 孔,曰:「古稱聖人心有七竅,此非賢士乎?」乃納心其腹 中,覆牆而揜之。有司上其事,贈奉議大夫、僉太常禮 儀院事,諡文節。《太常諡議》曰:「以城守論之,伯顏無城 守之責而死,可與江州守李黼一律;以風紀論之,伯 顏無在官之責而死,可與西臺御史張桓並駕。以平 生有用之學,成臨義不奪之節,乃古之所謂君子人 者。」時以為確論。

范準

按《休寧縣志》:「范準,字平仲,汊口人。幼恂恂孝友,性敏 善記。甫弱冠,讀諸經史百氏之書殆盡,復念明經應 世,未足稱儒者,於是力求聖賢之學,師事朱楓林、趙 東山、汪蓉峰三先生。至正壬辰,紅巾寇起,束書從楓 林避地石門者三年。丙申,郡邑大亂,喟然歎曰:『族祖 求邇翁與程徽菴以道鳴於宋,吾當繼其後』。遂絕意」 當世,耑求身心,至忘寢食。雖俯仰之資愈困,處之泰 然,非其道一介不取。日以講學為業,游於閩,從學者 益眾。及歸隱雲溪,葺東山詩文,併訂《春秋集傳》,廣行 之。洪武戊午,以明經舉本邑訓導。辛酉,召為葭川吳 堡令。開設舊治,安復流傭,乃興學校,清苦自甘,洞民 化服。諸大吏多士咸頌為有用。道學乙丑擢工部主 事,逾月卒於官,年四十八,無以為殮,久之始得歸葬。 平仲為文,弘議闊論,發明孔、孟之旨。嘗曰:「孝弟忠信, 為學之本,記誦詞章之習,抑末耳。」著有《虀甕稿》《西游 率稿》《謬稿》《塞白稿》《何陋軒稿》《宗譜》等書行於世。

左繼樗

按《涇縣志》:「左繼樗,字芳遠,天資茂實,穎悟絕倫。年十 三能賦詩。既長,以博學明經授安慶路教授。雅不喜 浮奢靡麗事,接人待物,一於和悅。每讀康節《擊壤集》 曰:『人不看《擊壤集》,則心不通大』。未幾陞錢塘令,固辭 不獲,乃赴任。未經旬日,竟辭疾歸。宅旁更築精舍,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