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以常服入,而邦采得中式。已,仕嘉興同知。」
徐愛
按《名山藏儒林記》:「徐愛,字曰仁,守仁妹夫也。與蔡希 顏、朱守中受業,守仁獨先,希顏深潛。守中明敏,而曰 仁溫恭。舉進士,為南京郎中。與黃宗明、薛侃、馬明衡、 陸澄、季本、許相卿、王激、諸偁、林達、張寰、唐愈賢、饒文 璧、劉觀時、鄭騮、周積、郭慶、欒惠、劉曉、何鰲、陳傑、楊杓、 白說、彭一之、朱箎輩,日夕淬礪不懈。告病歸,與陸澄」 課耕霅上,為同志久住之計。年三十一,卒。所聞守仁 語,悉裒集之,曰《傳習錄》。其卒也,守仁哭之慟。
按《野史徐愛傳》:「正德二年,守仁被謫歸,愛遂執業為 弟子。明年,愛登進士第,知祁州,為政豈弟。大盜劉晨 起,有保障功,常疏十事,多見採納。遷南京兵部員外, 時守仁亦拜南京太僕少卿,遂同舟歸里,相與辨問。 愛姿故穎敏,聞言即契,自是益篤信不疑。守仁遷南 京鴻臚卿,愛與晨夕游處,學益有聞。當是時,學者素」 習程、朱之訓,一旦聞守仁言,多遲回未信。愛為之疏 通辯析,暢其指要,由是門人日益親。守仁。嘗曰:曰:「仁, 吾之顏淵也。」遷南京工部郎中。十一年,守仁出撫南 贛,愛亦請假歸。未幾卒,年三十一。愛及門最先,聞道 最早。守仁得訃,哭之慟。一日講畢,環柱走曰:「安得起?」 曰:「仁九泉而聞斯言乎?」乃率門人之其墓,酹酒而告 之。
董澐
按《野史徐愛傳》:「當守仁倡道其鄉,鄰境士從游者甚 眾。海寧董澐,字子濤,以詩名江湖閒,年六十有八矣。 遊會稽,聞守仁講學,以杖肩其瓢笠詩卷訪之。入門 長揖,守仁異其氣貌,禮敬之,與語連日夜。退語何秦, 請受業,守仁以其老,遜辭之。澐曰:『先生乃以我為不 誠』。遂辭歸。踰月,棄其瓢笠,復來謁,卒委贄為弟子。守」 仁與之陟秦望,登香爐峰,徜徉雲門、若耶。剡曲閒澐, 日有聞,蓋欣然忘歸。鄉人及前偕澐為詩者,皆嗤笑 之。或作詩招澐,澐不顧。子穀,亦受業於守仁,後舉進 士,歷知安義、漢陽二縣。
應典
按《野史徐愛傳》:「永康應典,字天彝,正德九年進士。除 兵部主事。與江山周文興論學有悟,遂引疾歸。後從 守仁遊,得其指要。歸,建書院於壽山,集生徒講學。嘉 靖中,起故官,復以養母歸。薦者相繼,終不起,以學行 見重於鄉。」
薛侃
按《名山藏儒林記》:「薛侃,字尚謙,揭陽人。與兄尚哲為 國子助教,並從學於守仁,自咎罪疾,嘗以輕傲自戒。 秀水人沈謐素慕守仁,執贄未遂。後為行人,聞侃講 學京師,歎曰:『師雖沒,天下傳其道者尚有人也』。遂相 從講學。進賢舒芳以翰林謫官市舶,自恃博學,見先 生問律呂,先生不答,且問元聲,對曰:『元聲制度頗詳』」, 特未置密室經試耳。先生曰:「豈得之管灰黍石閒哉? 心得養則氣自和,元氣所由出也。《書》云:『詩言志,志即 是樂之本;歌永言,歌即是制律之本。永言和聲,俱本 於歌,歌本於心。故心也者,中和之極也』。」芬遂躍然拜 弟子。
按《野史薛侃傳》:「侃性至孝,父疾,為嘗糞。舉正德十二 年進士,即以侍養歸,師事王守仁於贛州,篤信其學, 歸以語其兄助教俊。俊素有學行,聞之大喜,即率群 弟子姓往受學焉。自是王氏之學盛行於嶺南。世宗 立,侃始謁選,授行人。尋聞母訃,隕絕於地,五日始食 粥。嘉靖七年,起故官,聞守仁卒,偕同門歐陽德輩為」 位,朝夕哭。時方議文廟祀典,侃請從祀陸九淵、陳獻 章,九淵得報允。已,進司正。十年秋,疏言:「子孫分封,子 弟必留一人。京師司香,有事居守,或代行祭享,為國 家慮,至深遠也。列聖相承,莫之或改。正德初,逆瑾懷 二,始令就封。乞復舊典,擇親藩賢者居之京師。慎選 正人輔導,以待他日皇嗣誕生,此宗社大計,乞下廷 臣博議。」帝震怒,詰所言出何典章,下詔獄,廷鞫究交 通主使者。先是,南海彭澤為吏部郎,素無士行,因議 禮附張孚敬,遂與為腹心。後京察被黜,孚敬奏留之, 復引為春坊諭德,至太常卿。侃為是疏已一年,初以 示光祿卿黃宗明,勸勿上;又以示澤。澤與侃及少詹 事夏言為同年生。言是時數忤孚敬,孚敬思中之。澤 見疏,因默計儲副事帝所諱,言之必興大獄。獄詞誣 言同謀,禍可及也。乃紿侃取其槁懷以示孚敬,且語 前計,孚敬大喜。澤走報侃曰:「張公見疏甚稱善,此國 之大事,當從中贊之。」因趣之上,以為期日。孚敬乃先 錄侃槁以進,謂出於言,且云編修歐陽德見其疏,頗 許可。而中允廖道南謂:言交通江西,王府有跡,請且 勿發以待。疏至,帝許之。已,侃猶豫欲止,澤頻趣之,侃 乃上奏。至是考掠備至,侃獨自承無所引。既累日獄 不具,澤乃微詞挑之,俾引言。侃瞋目曰:「疏我所自具, 趣我上者爾也。爾謂張少傅許助之,于言何預耶?」給 事中孫應奎、曹汴揖孚敬令避,孚敬怒,應奎等具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