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6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禮,優而不名,申以手筆,設几杖之坐,經過二載,而先 生抗志彌高,所尚益固。竊論先生高節有餘,於時則 未也。今潁川荀爽載病在道,北海鄭元北面受署,彼 豈樂羈牽哉?知時不可逸豫也。昔人之隱,遭時則放 聲滅跡,巢棲茹薇;其不遇也,則裸身大笑,被髮狂歌。 今先生處平壤,游人閒,吟典籍,襲衣裳,事異昔人,而 欲遠蹈其跡,不亦難乎!孔氏可師,何必首陽。」蟠不荅, 中平五年,復與爽、元及潁川韓融、陳紀等十四人並 博士徵,不至。明年,董卓廢立,蟠及爽、融、紀等復俱公 車徵,唯蟠不到。眾人咸勸之,蟠笑而不應。居無幾,爽 等為阜所脅迫,西都長安,京師擾亂。及大駕西遷,公 卿多遇兵饑,室家流散,融等僅以身脫。唯蟠處亂末, 終全高志。年七十四,終于家。

任末

按《後漢書儒林傳》:「任末,字叔本,蜀郡繁人也。少習《齊 詩》,遊京師,教授十餘年。友人董奉德於洛陽病亡,末 乃躬推鹿車,載奉德喪,致其墓所,由是知名。為郡功 曹,辭以病免。後奔師喪,於道物故。臨命,敕兄子造曰: 『必致我尸于師門,使死而有知,魂靈不慚;如其無知, 得土而已』。造從之。」

田子封

按《水經注》,昔漢桓帝十三年,西幸榆中,東行代地。洛 陽大賈齎金貨隨帝後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長田子 封,送之渡河,賈人卒死,津長埋之。其子尋求父喪,發 冢舉尸,資費一無所損。其子悉以金與之,津長不受。 事聞於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為君子津。津在雲 中城南西二百餘里。

童仲玉

按《青州府志》:「童仲玉,姑幕人。恢之父。遭世大亂,傾財 賑恤,里人宗姓賴以全活者甚多。後二子俱為名臣。」

孫嵩

按《青州府志》:「孫嵩,字賓碩,桓帝時安丘人。家素貧。時 常侍左悺唐衡等權侔人主。衡弟玹為京兆虎牙都 尉,不修敬於京兆尹,郡功曹趙息呵抑之。衡甚恚,欲 滅諸趙。時息從父岐為皮氏長,聞有家禍,因從官舍 逃走之河閒,變姓氏,詣北海,常于市中販胡餅。賓碩 時年二十餘,遊市見岐,察非常人,乃停車呼與俱載。」 祕問岐,岐具告,遂以俱歸。椎牛鍾酒,快相娛樂,因載 著別田舍,藏置複壁中。數歲後,唐衡及弟皆死,岐乃 得出,還本郡,仕至郡守、刺史、太僕。而賓碩亦從此顯 名於東國,仕至豫州刺史。

楊匡

按《後漢書杜喬傳》:「喬死獄中,妻子歸故郡,與李固俱 暴尸於城北,家屬故人莫敢視者。喬故掾陳留楊匡, 聞之號泣,星行到洛陽,乃著故赤幘,託為夏門亭吏, 守衛尸喪,驅護蠅蟲,積十二日。都官從事執之以聞, 太后義而不罪。匡於是帶鐵鑕詣闕上書,并乞李、杜 二公骸骨。太后許之,成禮殯殮,送喬喪還家,葬送行」 服,隱匿不仕。匡初好學,常在外黃大澤教授門徒。補 蘄長,政有異績,遷平原令。時國相徐曾,中常侍璜之 兄也,匡恥與接事,託疾《牧豕》云。

檀敷

按《黨錮列傳》:「檀敷,字文有,山陽瑕丘人也。少為諸生, 家貧而志清,不受鄉里施惠。舉孝廉,連辟公府,皆不 就。立精舍教授,遠方至者常數百人。桓帝時,博士徵, 不就。靈帝即位,太尉黃瓊舉方正,對策合時宜,再遷 議郎,補蒙令。以郡守非其人,棄官去。家無產業,子孫 同衣而出。年八十,卒于家。」

胡騰

按《後漢書竇武傳》:「武梟首洛陽都亭,收捕宗親賓客 姻屬,悉誅之。及劉瑜、馮述皆夷其族,徙武家屬日南, 遷太后於雲臺。當是時,凶豎得志,士大夫皆喪其氣 矣。武府掾桂陽胡騰,少師事武,獨殯斂行喪,坐以禁 錮。武孫輔,時年二歲,逃竄得全。事覺,節等捕之急,胡 騰及令史南陽張敞共逃輔於零陵界,詐云已死,騰」 以為己子,而使聘娶焉。後舉桂陽孝廉,至建安中,荊 州牧劉表聞而辟焉,以為從事,使還竇姓,以事列上。 騰字子升,初,桓帝巡狩南陽,以騰為護駕從事,公卿 貴戚,車騎萬計,徵求費役,不可勝極。騰上言:「天子無 外,乘輿所幸,即為京師。臣請以荊州刺史比司隸校 尉,臣自同都官從事。」帝從之。自是肅然,莫敢妄有干 欲,騰以此顯名。黨錮解,官至尚書。

范冉

按《後漢書獨行傳》:「范冉,字史雲,陳留外黃人也。少為 縣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郵。冉恥之,乃遁去。到南陽, 受業於樊英。又遊三輔,就馬融通經,歷年乃還。冉好 違時絕俗,為激詭之行,常慕梁伯鸞、閔仲叔之為人, 與漢中李固、河內王奐親善,而鄙賈偉節、郭林宗焉。 奐後為考城令,境接外黃,屢遣書請冉,冉不至。及奐」 遷漢陽太守,將行,冉乃與弟協步齎麥酒,於道側設 壇以待之。冉見車徒駱驛,遂不自聞,惟與弟共辯論